玄宗閱讀《繩妓賦》後,就將衛兵胡嘉陵提拔為金吾倉曹參軍。(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現代有很多高拿度的雜耍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別以為只有現代才以柔軟的體態展現高難度的體操技巧,古人可早就習得在繩子上走路而不失足跌落的厲害藝能了呢!
古代的雜耍很多,例如「弄丸(丟球)」和「跳劍(丟刀劍)」、舞蹈、體操、魔術等。新奇古怪的雜耍不僅民間盛行,連宮廷也十分重視。在唐代官員封演的筆記小說《封氏聞見記》中,一篇〈繩妓〉就載錄了走繩女藝人如何表演的歷史片段。
〈繩妓〉
〈繩妓〉是如此說的:開元二十四年八月五日,玄宗登上已經設置預備表演才藝的皇樓。女藝人先拉引長繩,繩子的兩端設置在地上,就是埋上轆轤(鹿盧),並綁上繩索。距離那兒數丈處則又豎立柱子來拉拔出繩子,這繩子可是直如弦。接著,繩妓再自繩子的那一端輕巧的躡足而上,她們就這樣倏忽地來來往往,看起來就像是仙人一樣。她們若是在繩索中相遇,有的就會傾側身子經過﹔有的繩妓穿著木頭鞋行走,從容不迫的俯仰著﹔有的繩妓將畫竿接在小腿上,高約五六尺﹔有的繩妓踩踏在其他繩妓的肩上或頭上,就這樣疊了三四層,他們還會翻身擲倒下來,到了繩子上就踩定、停住了,都不曾失誤墜落。
這些繩妓的動作都因應著莊嚴的擊鼓節奏,真是奇觀啊!
衛兵胡嘉陵作了一篇《繩妓賦》獻上,文辭甚宏博暢通。玄宗閱讀之後非常高興,就將他提拔為金吾倉曹參軍。
自從寇匪氛覆蕩,伶人(歌舞藝人、演員、樂官)分散,外地才開始出現了這種女藝人。在軍中及宴會上,有時會有她們的表演。
上述的繩妓表演,並非是雜技最早的史料。在東漢文學家張衡的《西京賦》中,就有相關記載:「烏獲扛鼎,都盧尋橦。衝狹鷰濯,胸突銛鋒。跳丸劍之揮霍,走索上而相逢。」其中,「都盧尋橦」是指古代的爬竿雜戲名﹔「走索上而相逢」說的是繩妓厲害的演出。
從繩妓的相關記載可以看出,當時繩妓的表演方式已經相當高超,現代的驚人雜技與熱鬧的馬戲團表演都有類似的展示平衡的表演。觀賞過雜技或馬戲團的人倘若穿越時空去到古代,絕對會目不暇給的觀賞繩妓的生動表演,並讚嘆不已的。我們也可以透過記載,了解古代與現今的表演在歷史長河中,究竟經歷了甚麼樣的演變與在哪一些階段出現了特殊的變化。
歷朝歷代的文獻很重要,即使是看似記載了尋常無奇的瑣事,都有可能是組織某個歷史片段的關鍵。因此,缺少哪一個朝代的文獻都會造成缺憾。現今諸多文史研究者都是從這些文獻史蹟思索過往的歷史軌跡,一旦缺少了某部分珍貴的文獻素材,可就難以拼湊其豐富、高超有完整的全貌了。當然,也就有可能令研究產生了謬誤或減了風采。
參考資料
雜技(維基百科)
嚴杰譯注﹔周勛初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7唐五代筆記小說》(台北:錦繡,1993)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