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天地相合 想起了李白(組圖)
波紋腳下起,心境瞬息更換。從背影即能知悉被拍者的心境。(圖片來源:Pixabay)
前幾日走訪了台中高美濕地,水日連成一片的景致,除了讓人聯想到「天空之鏡」外,亦想到時常藉詩作傳達恢弘壯闊的李白,也曾在五言律詩《登新平樓》中,寫過天空遼闊與水流的景致。
回想高美濕地 浮現李白詩句
租了機車,與友人到達高美濕地時,似乎隱約喚出往昔的一丁點兒記憶。同學心情不甚暢快時,曾說走訪此地會比較開心一點。這是當然,兜兜風、繞繞路面圈兒,都能轉換心境了,更何況是來到了高美濕地,能夠眼觀了天地相接的遼闊,能夠感受到了水波輕撫腳邊的舒暢,怎不轉移心情呢?
高美濕地讓人想到了在玻利維亞那兒被稱為「天空之鏡」的烏尤尼鹽湖,雖然這般聯想鐵定讓很多人直呼扯遠了,因為一個是仿似清亮鏡面,能映照出身影的夢幻鹽沼,一個是仿似幅員遼闊的大片積水,只能映照出模糊難辨的影像。兩者懸殊如此之大,怎能並列談之?但,這的的確確就是當下臨時興起的歡喜感受。此刻回憶起來,兩者自然不相像,而對高美濕地只存「天地相合,長遠蒼蒼」的極簡印象。
另外一提,當黃昏已近,暗黑又準備統御眼界的前些時候,是最耀眼的,但也似乎帶來了淡淡的落寞。看著落日漸漸收拾起一切光亮並隱遁後……李商隱《登樂遊原》中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兩句詩詞,就這樣時不時地浮現腦海……如今再回憶,已不思高美暮,描寫了目極蒼蒼的《登新平樓》反倒較符合當時的景致:
去國登茲樓,懷歸傷暮秋。
天長落日遠,水淨寒波流。
秦雲起嶺樹,胡雁飛沙洲。
蒼蒼幾萬里,目極令人愁。
《登新平樓》是李白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遊賞新平(現今陝西邠縣)時所撰寫的作品,內容主要提及李白登上新平城樓,遠望成都長安的景象:
離開了國都,登上了這座新平城樓。懷著欲歸之念卻不得願,在眼望暮秋之景後,更添傷悲了。天空遠闊,夕陽在遙遠之地落下。河水潔淨,寒意伴隨著流動的水波在起伏著。秦地的雲朵從嶺脊的群樹上升起,北方的大雁飛越過沙洲。蒼茫空闊之地將近有幾萬里,窮目遠望只令人憂慮發愁。
境隨心轉 舒暢擁秋景
李白在《登新平樓》中,主要以「傷」、「愁」點出了情緒,然而我們亦能從對當下景致的描寫(「暮秋」、「落日」、「寒波」、「胡雁」、「蒼蒼」),讀到悠悠愁思,那種眼域中的無邊遼闊,似乎連帶地引發愁悶同樣是沒有邊界的了。或許,有一些佇立在高美濕地之人,望著落日,會感到些許哀愁吧!又或者,會因為再加上望著因人踩踏而生出的水紋波動,在覺得人生消逝地特別快之際,而更加添憂思了……
不過,大家會選擇前往高美濕地,多半是懷著輕鬆、愉悅的心態前往的吧?!境隨心轉?即使是在秋天,也難懷傷感訪高美濕地。即使高美濕地真是「蒼蒼幾萬里」,也無法「目極令人愁」吧?!這免不了是因為腳邊有水可供戲耍,有橫行的小螃蟹可供觀賞,免不了是頭上偶飛過的鳥兒,讓人不禁想追逐其飛翔身影,與之一同入鏡。天遼地闊或近景諸物,都能帶來甚是暢懷的新意。
下次出遊回來,不妨想想,這一趟遊玩,能讓你想起哪一首詩,以及能引發什麼樣的感觸。
參考資料
當縮時攝影遇上天空之鏡,世界最大鹽沼的絕美震撼!(DIGIPHOTO網)
許鐘榮《中國名著選譯叢書52李白詩》(臺北:錦繡,1993)
李白《登新平樓》全詩鑒賞(文學網)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