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殭屍央企」遍地 靠什麼拯救中國東北經濟?
【看中國2016年10月05日訊】
中國東北地區三個省份的經濟增長持續在各省份排名中墊底,如何振興並拯救東北經濟,成為社會關注重點之一。8月下旬中國國家發改委公布新一輪振興東北實施方案,透露將在東北地區實施127個重大項目和投資1.6萬億元等重要信息,外界高度關注並頗有憂慮。
據《財經》雜誌10月4日報導,接近國家發改委的一位專家表示,發改委等方面在制定實施方案過程中,針對東北的大部分重大投資項目就已經落地,今年一季度,對東北的投資就超過6000億元。與過去投資主要流向鋼鐵、煤炭、水泥等過剩產能行業不同,新一輪投資主要是針對基礎設施、重大公共性設施、民生設施等「有效投資」。
業界普遍認為,現在東北正面臨著「體制機制死板—經濟下行—人才流失—財政吃緊—社會保障無力—生育率下降—經濟下行」的生態怪圈,僅靠國家層面的大項目、大投資,靠財政和金融體系給國企輸血,並不能拯救東北。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聶輝華認為,東北經濟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長期的計畫經濟和國企思維,導致營商環境日趨惡化,國企民營都缺乏活力。上一輪國家振興東北也只是給錢給項目,並沒有改變整體營商環境。因此,東北再振興必須反思以往思路的成敗經驗,在制度創新上做文章。
東北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是在2014年,到去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GDP增速分別為5.7%、6.5%、3%,是全中國倒數第二、第四與第一。今年上半年,黑吉遼三省的GDP增速分別為5.7%、6.7%和-1%,對比其他省份,東北三省的經濟增速依然不容樂觀。
令人擔憂的是,經濟下滑的負面效應已經逐步傳導至社會領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關東北經濟即將全面崩潰,部分央企、國企陷於嚴重虧損困境、拖欠職工工資的報導已頻繁見諸報端。在今年中共政府「兩會」期間,龍煤集團下屬的雙鴨山煤礦發生的討薪事件更是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
東北的央企大都集中在過剩行業,像鋼鐵、水泥、煤炭、石油煉化等傳統支柱產業,有近一半的生產線都是停止工作的,如此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加,央企經營狀況不斷惡化,到去年東北的央企已經整體上處於虧損的狀態,而其中不少央企都可以歸入「殭屍企業」之列,靠政府補貼勉強維持。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上半年曾在東北三省做過調查,發現「殭屍企業」的問題在東北尤為突出,僅在遼寧無資產、無生產、無償債能力的「三無殭屍國企」就高達830餘家,而其中絕大部分又都是央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