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的PPP:「公私合營」的新變種(圖)


中國版的PPP,其實是「公私合營」的新變種(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9月23日訊】隨著中國經濟下滑,北京一再表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已成為過去,要保持經濟長期穩定、風險可控的發展,就必須調整經濟結構,減少官方干預。靠政府大規模投資帶動經濟發展,再次施行類似4萬億投資等強刺激政策,幾無可能。那麼,還有什麼可解救當前疲軟的經濟呢?北京新拿出的解藥,那就現在熱炒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私人資本的合作。按官方解釋,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該模式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與2008年4萬億投資區別在於,這次PPP超強經濟刺激是引入民間資本,提振民間投資,來緩解政府的資金壓力,避免政府過度舉債。

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過程中,讓非公共部門所掌握的資源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事實上,PPP首創是在1982年的英國。當時英國的經濟狀況雖沒有中國現在面臨的問題嚴重,但有相似之處,整個70年代,英國社會物價飛漲,生產停滯,失業率高企,許多國有企業,政府干預過多,造成企業缺乏活力,成本上升,效率低下,虧損嚴重。當時的執政黨無計可施,直到撒切爾夫人上臺後,強力推出一系列政治、經濟措施,特別是「國企私有化」政策:出售國有資產以增加財政收入,減輕負擔;吸引國內外民間投資者購買企業股票,激活投資,繁榮市場。 1979年-1989年10年間,40%國企出售給私人,到1990年11月撒切爾夫人離職時,除了鐵路、煤炭、皇家郵政外,行業全部私有化。英國經濟逐步恢復了增長活力,經濟企穩,社會矛盾減少。推行過程伴隨著各種質疑和阻力,撒切爾夫人強力堅持,最終成功,因此被譽為「鐵娘子」。

此次北京主推的政策與英國不同。中國版PPP不是「國有企業私有化」,而是引進私人資本,形​​成合作企業。

2014下半年,中國財政部下發20個PPP項目在全國各地試點。2015年,PPP項目爆髮式增長。國家發改委資料顯示,2015年第一批PPP項目1043個,總投資1.97萬億元;同年第二批PPP項目1488個,總投資2.26萬億。截止2016年6月底,財政部PPP中心平臺項目庫中共8864個PPP項目,總投資額9.8萬億元,未來幾年預測會達幾十萬億投資額。但是內容與歐洲國家的PPP不同,歐洲國家主要集中在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等領域,而中國依然以基建為主,與百姓切身利益相關的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產業幾乎沒有,地域上集中於中部地區,主導還是地方政府推出的基建項目,其中市政項目佔35%,水務27%,與前任執政期,沒有根本改變。

本屆政府延續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博弈歷史,其實質是要控制地方政府出於政績的投資衝動,把地方債務關進籠子,避免爆發地方債務危機。 PPP項目的推出就是避免出現08年「4萬億投資」的後遺症。從操作層面上,把過去3-5年建設期一結束就要付清的款項,改為20年分期付款,此項債務於是不計入地方政府債務的「影子銀行模式」。 PPP項目分運營和非運營,90%項目預計是非運營項目。私人投資者每年拿基本固定的分紅回報,且長期回報率偏低。

PPP項目從2015年推廣持續至今,政府尤其地方政府十分踴躍,但民間反響並不強烈,遠非政府所期,官方熱,民間冷,兩極分化。實際上,中國民間投資熱情衰退幾乎從本屆政府上臺伊始就初現端倪,2013年後,民間投資增速明顯下滑,如今面臨負增長,而與之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資本外流壓力與日俱增。除了本國生產嚴重過剩、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人民幣貶值等經濟原因,還有政府干預過多、壟斷行業幾乎佔據所有領域、民間投資渠道狹窄等政策原因。更突出的是:民營企業發展艱難,大規模倒閉,老闆跑路,更多的是向海外轉移財產、移民海外。出於投資安全、資產安全和人身自由與安全的考慮,此舉無可厚非。資本逐利,更尋求安全,實際上是對政府喪失信心,對中國經濟未來喪失了信心的表現。十幾年前,溫州商人大量投資山西煤礦,而當煤炭價格大幅上漲時,卻被政府部門以煤礦安全、產權不清等理由動用各種手段,把這些煤礦低價收歸國有,不少溫州商人告狀無門,有些人甚至身陷囹圄。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很多民營企業家以「涉黑」為名入獄,財產被沒收、充公,甚至付出生命。有些民營企業家至今流落海外,不敢回去。薄之父輩們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以「公私合營」的名義,強行與民營資本家合營,逐步讓其不參與經營管理,只拿一份低於銀行利息的回報,等於是被強行驅逐出公司,進而到資產全部充公,化為國有。資本家、企業家最後家破人亡,成為最早被「消滅的階層」。

PPP原有的本質——「公私合作模式」體現的是法制的健全,對投資人的保護;政府的誠信和契約精神,合作雙方是一種平等的合作夥伴關係。引用德國一位經濟學家的話:「PPP沒有一定之規,就是一種契約」。其實,這種外來模式引進後,中國現有制度一定會改變其本質,因為中國社會根本不存在這種官方和私人的夥伴式合作關係​​,PPP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香港媒體稱:中國版PPP,準確說是新一輪的「公私合營」,也就是龐氏騙局之變種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Peter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