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因金融信息的不可靠而陷入債務泥沼(圖)


金融信息可靠性的全面崩潰正在加劇資本錯配。
資本錯配正是中國經濟效率下滑、公司債務水平急升的根源所在。(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6年07月19日訊】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7月18號發表題為「金融信息不可靠困擾中國經濟」的文章說,金融信息可靠性的全面崩潰正在加劇資本錯配。資本錯配正是中國經濟效率下滑、公司債務水平急升的根源所在。想像一下,假如一家中國金融機構考慮向一家公司放貸,它可能會怎樣設法找到關於這家公司的準確信息。作為首選,它可能會求助媒體報導。但這樣做可能被證明是欠缺考慮的。這家機構找到的媒體報導可能已經受到了「有償新聞」的左右。公司在新聞發布會上將現金裝入信封,塞給記者以換取正面報導的做法在中國大陸非常普遍。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對此表示,他一直在關注中國的信息可靠問題,

「幾年前我就這個問題寫了文章,探討中國信息系統失靈的問題。這個那個系統如果沒有及時的真實信息反饋,那麼整個社會的經濟系統就不能夠很好地有效運行。」

夏明教授舉例說,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中國大陸國家統計局的幾位領導人最近因腐敗問題下臺,

「國家統計局都在出賣假數據,你還能相信什麼?另外,現在中國的信息搜索由百度一家獨霸市場。谷歌本來還可以充當一個假信息證偽的工具,現在中國人連這個工具也沒有。最近有個病人魏則西因為百度的假信息送了命,就是一個例證。」

〈金融時報〉的文章說,如果媒體不可信,那中國金融機構還能指望誰呢?信用評級公司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選擇。然而,中國的評級機構如此盲目樂觀,即便面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近的警告,中國約1.3萬億美元的企業貸款有變成壞賬的風險,它們也沒有流露出絲毫不安。位於上海的數據提供商萬得資訊(Wind Information)的研究顯示,中國大陸的評級機構給予了99.5%的未償公司債務以投資級評級。這發出的信號是,除極小部分以外的公司債都可以安全持有,儘管今年的公司債務違約事件已激增至2015年全年水平的三倍。例如中國的兗州煤業(Yanzhou Coal)曾經是經營狀況優良,現在陷入困境,債務倍數飆升。該公司去年資產收益率僅維持在0.1%。中國評級機構卻給它最高級別的信用評級。相比之下,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給該公司的評級為「垃圾級」。類似的例子還很多。

文章還說,沒有優質的金融信息,可能很難解決資本錯配問題,這一問題導致了今年最令人吃驚的經濟統計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每產出1個單位的GDP,需要4個單位的信貸。中國面臨的危險是,有可能在追求和諧的過程中喪失了判斷力,使自身無法走出糟糕的放貸所導致的債務泥沼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