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蔻因怕中共政治影響短期商業利益而取消何韻詩演唱會,
卻不知將會因此而付出長遠代價(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6月22日訊】6月4日,中共黨沒媒體《環時》在微博發帖,稱法國生產化妝品的蘭蔻公司與支持「港獨藏獨」的藝人何韻詩合作,問網民對這家公司請何韻詩做代言「怎麼看?」這條有著明顯政治目的的貼文,成功挑動起國人對「分裂祖國」零容忍的敏感神經,迅速在大陸網路上挑起網民對何韻詩以及蘭蒄公司的口誅筆伐,並迅速發酵為抵制購買涉事公司產品的風潮。
6月5日晚,突遭暗算的蘭蔻驚慌失措,匆忙在該公司的臉書專頁發布聲明,否認與何韻詩有瓜葛。隨後又取消原計畫邀請何韻詩參與的6月19日的音樂會。要知道,蘭蒄在中國的消售,已超母國法國,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售市場,2015年的消售額高達150億人民幣。若遭抵制,將損失慘重。利益的考量,使蘭蒄不得不對明顯具有政治因素的壓力讓步。
此事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社會輿論紛紛指責環球時報以公開挑撥的手段利用網路輿論向香港企業施壓,目的是擠壓香港的「自由」。何韻詩固然參與「佔中」,但佔中是求民主求自由,與港獨無關。其與達賴喇嘛的合影,更是行為自由的體現。通觀何韻詩的言論,也無「港獨藏獨」的片言只語。顯然,環球時報的目的是想通過對蘭蒄的施壓,進而對何韻詩施壓,更根本的是對自由民主人士,對自由民主觀念施壓。
這個事件在香港娛樂圈也掀起輿論大潮,多名藝人發文支持何韻詩。包括人民力量、工黨、公民黨、香港眾志、和文化監暴等團體更響應社民連的呼籲,8日到蘭蔻的門市部抗議,同時發起罷買行動。並要求蘭蒄遵守信諾,恢復6月19日的音樂會。香港網民與大陸網民則展開一場互相攻姦的輿論大戰。蘭蒄夾在中間,陷入「公關災難」,難以自救。
此事持續發酵,已擴大至世界範圍。法國的退休哲學教師德格朗熱(Béatrice Desgranges),6日在網上以法文發起聯署,要求蘭蔻撤回決定,重新舉行音樂會,否則呼籲全球網民抵制蘭蒄產品,以捍衛香港的言論自由。兩日後,他以英文及中文作出同一呼籲。截至10日晚,已經有近7萬名網民聯署。發起人計畫致信蘭蔻母公司、歐萊雅集團的香港區主席麥詩禮,並會將請願書發送到Lancôme辦公室。
一石激起千層浪。蘭蔻發生的公關災難已讓其母公司歐萊雅集團股價連續多日下跌,股價下挫逾2%,歐萊雅集團至少蒸發了25億歐元約185億人民幣。本是一普通商業行為,結果招來一場風暴。蘭蒄想通過與何韻詩「私了」,即支付其出場費的方式,來平息事態,卻被何韻詩拒絕。何韻詩如是說:「自由、公義、平等,一直是香港人所追求的,而假如現在我們因為這些堅持而要受到莫名其妙的懲罰,那麼,這早已不是我個人層面上的事情,而是整個世界價值觀的嚴重扭曲。」
這確實是政治,是一場有關自由的、民間的、不分國別的政治混戰。每一個參與者都以自己的商業行為(拒絕或選擇購買)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並企圖以這種行為來獲得觀點或意識形態上的勝利。它說明什麼?說明二十一世紀的世界已經出現重大而又微妙的變化。
政治進入商業不但有政府行為,民眾進入更是近年發展趨勢。當民眾通過其商業行為來參與政治時,商家由不關心政治,到被迫小心的選擇政治,到利用政治。「谷歌」在因政治被中國政府驅逐後,其堅守「言論自由」的價值理念卻使其形象增分,其業務雖在中國受挫,卻在全世界獲得大大進展。利潤不減反增。「谷歌」的掌舵者審時度勢,看到自由價值觀越來越普遍化的世界大勢,聰明的選擇站在世界大勢一邊。而不侷限於局部的、短時的一城一地之得失,正是最優秀企業家的體現。
蘭蒄選擇與何韻詩合作錯沒錯哩?起碼在香港沒錯。何韻詩以其堅定的自由捍衛者形象,在香港具有較大影響,選擇與何韻詩合作無疑可提高其品牌在香港的影響力。這或許是蘭蒄決策者利用政治的初衷。可當他受到環球時報的虛聲恫嚇時,立即退卻。反過來說明他不僅不具有最優秀企業家的智慧,而且對中國政治並無透徹瞭解。
其實,中國的民粹主義也好,愛國主義也好,只是一種短時聲勢,說是抵制產品,大多數人只是一種虛偽的政治表態。由於不是出於內心的信念堅守,即便有抵制產品的行為,也只是短期狂熱。2012年的反日和抵制日本產品便是明證。所以並不是真實的民意。起碼不是與聲勢那麼看起來嚇人的民意。相反,以環球時報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印象,你屈服於環球時報,反而可能影響蘭蒄形象。我沒有做過量化研究,也不可能作量化研究。在中國,究竟屈服於環時能給蘭蒄加分,還是對抗於環時能給予蘭蒄加分,無法作出判斷。但蘭蒄顯然在全世界失分了。連本國人都起來抵制,還不是失分?
或許蘭蒄害怕的不是環時和他的煸動力,而是中國政府。政府具有強制力,只要在比如關稅等等方面採取強制措施,沒有商家能不考慮。所以商家對政府的政治,有的害怕,有的卻是利用。臉書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為臉書進入中國,在中國官員訪問美國並參觀其公司時,在辦公桌上放一本中國領導人的書,就不能不說是他企圖利用政治的一個小技巧。當然這只是他對政府利用政治,或者說對政府「公關」。
不過,世界在二十一世紀已發生重大的微妙的變化:
1、政府對商家行為的影響,受國際經濟規則以及各國的相互制約在日漸減弱。現在確實還有國家,出於統治者的政治目的,運用國家行為任意干涉商業,比如中國。但世界上大多數實行成熟市場經濟的國家,都在大規模減少國家政治對商業的干預。
2、世界上的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不是在衰落,而是在增進。他們關心的不是什麼地緣政治,威權主義,而是民間政治。比如對勞工權利的支持,比如對污染產品的抵制,比如對人權自由的追求。他們當然運用政治權利如言論、請願、抗議來參與,但也越來越多的運用商業行為來參與。
3、因為「消費者是上帝」,所以民眾參與政治的熱情,越來越影響商家行為。標謗某種價值理念,已成為商家迎合消費者的方式之一。企業或資本家個人資助的慈善組織,人權組織,環保組織大量出現,固然與企業家的觀念進步有關,卻也與企業建立形象有關。蘋果公司不願開發能對其生產的手機進行解密的軟體,不惜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對薄公堂,就是其參與政治利用政治來確立企業形象,迎合消費者對隱私權保護普遍性要求,一次面對世界民眾的「公關」行為。
4、價值觀念的衝突,確實給企業家帶來利益與價值選擇的矛盾。但也給企業家帶來利益與價值選擇一致的可能。人類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從野蠻走向文明,從奴役走向自由,從歧視走向公正。在這個過程中,充滿觀念衝突和現實鬥爭。而當今世界,文明自由公正已走向主流。或許在某一地區(國家),文明與自由還受到壓制,但作為一個跨國跨地區企業,為了某一局部市場利益,迎合暴力與野蠻,必然會給其帶來世界範圍的利益傷害。而其抗爭,或可能對其帶來世界範圍的利益收穫。站在文明自由一邊,實際上也是站在企業的整體利益與長遠利益一邊。
5、企業家有的用一首優美的歌來撥動顧客心靈,有的用「童叟無欺」來表達誠信品質,有的用質量堅守來塑造「百年字號」。其實,企業家還可用文明自由的價值理念來引導潮流。因為文明自由與美、與信、與義,都是發自人的本能追求。尤其人權意識普遍覺醒的世界今天。聰明的企業家,你們意識到了這一點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