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的文章稱,「地王」導致金融風險高度聚集。(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6月2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今年被稱為中國房地產史上的「地王」之年,無論是「地王」產生數量,還是「地王」的溢價率,都達到新高。6月20日,官媒的文章稱,「地王」導致金融風險高度聚集。而前央行副行長也表態稱,別指望央行用更寬鬆的貨幣政策繼續支持。
這或意味著「地王」的未來情況不妙,一旦成為不良資產,風險將集中在銀行業,繼而轉嫁給中國民眾。現下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已經很高,不排除將不斷有銀行破產的情況發生。
中國樓市非理性急劇升溫 官媒定調為高風險
所謂的「地王」,是指土地成交價在一定區域內的最高者。有機構統計,截止5月底,今年中國大陸共出現152宗地王,遠高於去年全年的95宗。而進入6月的第一週,僅3天時間就在北京、深圳等地湧現出12宗「地王」。
6月20日,中共政府官媒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在頭版發表文章稱,當前熱點城市「地王」項目頻出助長樓市風險,值得高度警惕。文章稱,歷史上大多數「地王」項目都「叫好不叫座」,「地王潮」抑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推高樓市價格,通過誘發房價上漲預期加快住宅銷售,但中長期看將加劇住宅市場供求失衡狀況,顯著增加市場運行脆弱性,導致金融風險高度聚集。
文章稱,市場的急劇升溫,不排除是市場投資投機性資金大幅炒作的結果。這嚴重扭曲了市場正常供求關係,造成熱點城市土地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房地產開發企業融資成本下降,融資渠道拓寬,賬面「不差錢」,因而可以動用巨資競相追逐地價,不斷刷新土地「溢價率」指標,導致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普遍出現「麵粉貴過麵包」這一「水漲船高」現象,並誘發了市場恐慌性需求。
稱別指望央行?「地王」或爆發金融風險
在2016北大匯豐金融論壇上,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表示,經濟發展光靠印鈔、擴展信用不解決問題,因而不能指望央行用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支持經濟發展。
據大陸媒體6月20日報導,吳曉靈表示,現在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效率是在遞減的。她給出了一組數字:從1949年到2008年,中國投放信貸資金30萬億元,但從2009年到2015年,共投放了63萬億的貸款。也就是說,用7年時間投放了前60年2倍多的信貸。
她表示,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不能說不多,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高漲,導致房價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在大城市待下去的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可以看到一個現象:中國這幾年,股市好的時候,很可能房價上升得就慢一點;當股市不太好的時候,房價就會上漲得快一些。當股市和房市都比較低迷的時候,其它凡是能夠炒作的東西都會被人用來炒作,例如普洱茶、蒜和姜。
經濟學家馬光遠認為,製造「地王」其實就像賭博一樣,相當於通過借債和加槓桿的方式通過「地王」推升周邊的房價,但是這種方法的風險很大,一旦將來房價下跌,將面臨金融風險。馬光遠預計今後大陸房地產不太可能持續暴漲,可能會在下半年降溫。
在馬光遠看來,根本原因是人為設置不合理的土地制度。首先是地方政府壟斷了土地一級市場。什麼時候出讓土地,出讓多少,出讓哪一塊,都是地方政府說了算。其次是土地資源浪費嚴重,以及各種人為製造出來的土地類別,進一步擠壓了住宅用地空間。
「地王」背後一家親 央企激進豪賭誰買單?
近日,大陸財經人士劉曉博發表文章《當下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都是「一家人」》。文章說,經過層層挖掘,發現當下樓市最大的秘密:所有地王原來都是「一家人」,後臺都是實力雄厚的央企。
瘋狂拿地的房企大部分均有國企和央企背景,這使房地產成為繼股市後的又一個「賭場」。這些央企拿著國家的財富,玩弄高槓桿瘋狂賭博,將國家的經濟綁架拖向深淵。
在中國目前的社會融資格局下,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購房群體在資金融通便利、成本和規模上存在不對等效應。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用較小資本金撬動大樓盤開發,可以非理性競拍土地價格,但購房群體依然要受到家庭收入水平制約,成為央企豪賭的買單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