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蠢不可及:政府剝奪本國中產階層財富!

 2016-06-18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6年06月18日訊】有些理論論述順理成章,落實到行動中,就兩眼一抹黑,中國有必要建立市場化的信用體系,卻絕不應該把改革視作剝奪民財的機會。

比如金融創新,號召網際網路金融,不知道多少人成為騙局下的冤魂。再如現在不良資產證券化,如果有一天大爺大媽把養命錢全放進去了,你能擔保騙局不蔓延嗎?

6月12日,央行副行長張濤表示,應當放寬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金融制度設計需要完善市場退出的配套體系建設,要建立有序的處置和退出框架,該重組的重組,該倒閉的倒閉,增強市場的紀律約束,一個沒有優勝劣汰機制的行業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於是,一則恐怖的傳聞是:不要把錢存到銀行,否則,萬一銀行破產了,除了50萬,啥也沒有了。

從優勝劣汰聯想到銀行破產,從銀行破產聯想到擠兌無門,這是得有多恐慌,才會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

恐慌的不止國內投資者。國際上也是如此,美聯儲暗示加息,恐慌,非農數據糟糕,加息可能性不大了,還是恐慌。10日,德國、英國和日本國債收益率均創歷史新低,10年期德國國債收益率跌至0.01%,日本10年期國債甚至跌至-0.17%,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至1.64%,創2013年來新低。國債都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率了,還在買,這都恐慌成什麼樣,投資者現在就是死也走不出迷宮的那只膽小的耗子。

中國央行藉著市場化名義把風險推到投資者身上的步伐絕不能激進,否則,中國債務就會崩盤。

中國信用目前說到底只有一個,就是政府信用。人家為什麼要買國債,要買企業債、地方債,不就因為政府信用兜底嗎?你搞個市場化,允許市場大違約,以為這遊戲還能玩得下去嗎?在19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在現在的中國,如果政府信用破產,也就等於市場信用完蛋,因為這種騙局橫行的市場,根本沒有形成公平、信用定價體系的土壤。

去年高槓桿拉動股市,用期貨進行對沖,以為是跟美國學了市場化,結果學成個四不像,除了讓一些老千發財、讓一些中產收入階層變成赤貧之外,沒有其他好處。

現在又有個大難題,央企債到底該不該剛性支付?

高盛認為,中國公司債違約率低是個壞事。估計把後來全額償付的剔除在外,中國約有0.2%的公司債發生違約。穆迪的數據顯示,全球和美國過去12個月公司債違約率分別高達0.8%和0.9%。中國企業負債率如此之高,債券違約率卻極低,這不正常,是政府「仁慈救助」的結果。

國有煤礦企業黑龍江龍煤礦業去年11月稱,公司獲得黑龍江省政府的資金支持,用於償還當年12月到期的債券。西寧特鋼也在公告中表示,地方政府承諾在必要時會為其債券償付提供資金支持。一直救助低效殭屍企業,是社會資源的浪費。政府只是不想讓炸彈在當下爆炸。但不在當下爆炸,不等於不爆炸,我們都已經聽到了風險計時器滴答作響的聲音。彭博行業研究的最新數字顯示,去年年底,中國企業債務與經濟規模之比攀升至創記錄的165%。

一旦移開政府之手,債務危機立馬爆發。在5月舉行的「中國企業債券違約:現狀、影響與前景」研討會上,有數據指出,就企業的償債能力而言,近一半發債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增長率為負。發債企業的債務集中度高,163家企業的短期債務佔總債務的比重超過了90%。有些企業就是苟延殘喘。

比政府的手更重要的,是政府的信用。如果在違約前轉移資產、更改大股東、向上級救助,作出自毀長城的損招,真是神仙也救不了。

5月,中城建一紙發給中國央行的「求救信」流傳,中城建因為實際控制人變更、境內外存續債券規模近200億元人民幣或有償債壓力而處「風口浪尖」。此前一直稱自己是中國住建部所屬研究院的全資央企,評級機構聯合資信給予評級為AA+。今年4月底公告,集團部分工程類資產已並入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城建集團股份0711.HK,其它99%的股權已由一傢俬募基金——惠農投資基金持有。

大變臉讓投資者目瞪口呆,投資失敗可以理解,企業違約,最愚蠢的就是違約前,讓大家長當眾毀約,這簡直是在家長臉上刺上「失信」二字。

全球主要央行未必說得上誰比誰信用好多少,連瑞士央行都會出其不意。關鍵是,不守信,還讓本國百姓買單,以為剝奪了中產收入階層的財富問題就解決了,可就太蠢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