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銀行體系已經脆弱到不堪一擊

【看中國2016年06月08日訊】隨著中國大陸銀行業淨利潤迅速降低及不良貸款率的上升,銀行體系的風險日益暴露。近日,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易憲容發布警告稱,中國銀行體系出現前所未有的脆弱。

據此前發布年報的中國18家上市銀行年報統計,2015年18銀行淨利潤總計1.21萬億元,同比增速進一步放緩5.48個百分點至1.91%。其中,五大行增速降至0.69%,而這個數據在2014年是6.52%。

公開的資料還顯示,2016年三月底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增加到了13,920億元,農村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率超過2%,中國農行更高達2.39%。

國際金融機構認為,當前中國銀行業虧損驚人。2016年2月,對沖基金黑曼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Kyle Bass曾認為,中國銀行業股本虧損可達3.5萬億美元(約23萬億元人民幣)。法國興業銀行最新的報告指,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損失或會達8萬億元人民幣,等於商業銀行資本的60%。如果通過債轉股把一些企業不良貸款轉去銀行,問題可能會更大。

針對中國銀行業面臨的問題,中國知名經濟學家,曾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的易憲容近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大陸銀行體系從以下幾方面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脆弱。易憲容說,從中國大陸的利潤增長點在一年內突然消失,就可看出銀行業體系的脆弱。

對於中國大陸銀行業而言,利差是盈利模式的核心,隨著內地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存貸款利率全面放開,中國大陸存貸款利率全面走低,一旦利差全面縮小,銀行業的利潤肯定全面下降。

易憲容認為,儘管近兩年政府總希望降低金融市場的融資成本,向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讓實體經濟的企業更有動力增加投資。事實上,內地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的確多了,但是這些錢並沒流入實體經濟、房地產,或在金融體系內循環,令內地金融市場炒風四起,亦讓銀行業的利潤急劇下降,變得更脆弱。

易憲容認為,中國這個以銀行業主導的金融市場,企業絕大多數融資都來自銀行體系(目前佔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仍達70%),內地不少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企債風險增加、整個社會需求下降等都會反映在銀行業,這些都容易令銀行業變得脆弱。

2009年來的信貸過度擴張更表現出中國銀行業的脆弱,這種信貸過度擴張的資金流向「房地產化」經濟或讓經濟房地產密集。

據央行資料,2009年至2016年季度,中國大陸人民幣貸款累計達59.45萬億元。中國大陸信貸出現前所未有的過度擴張,特別是2015年來速度還在加快。

信貸的過度擴張導致房價迅速上漲。據中原地產的統計資料,2004至2015年四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價上漲分別為374%、346%、505%、420%。

易憲容認為,目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完全是以投機炒作為主導,只要房價下跌及房地產市場出現週期性調整,整個市場預期將完全逆轉。而且這種房地產市場的週期性調整是不可能停下來,必致以房地產為主的銀行信貸資產全面縮水,並由此形成嚴重的惡性循環,而導致國內銀行體系的不良貸款快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體系的嚴重脆弱性將完全曝露。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