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經濟「原罪」 中共高層清算到更深層次(圖)
專家認為現在談原罪很可能是中共高層互相清算到經濟領域出現的現象。(公有領域圖片)
【看中國2016年05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的總債務已經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80%,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政府與相關企業的貸款。迅速膨脹的債務使得危機爆發僅一步之遙,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的文章稱經濟的高槓桿為「原罪」,中共當局對大陸金融市場採取一系列措施表明正在收緊槓桿。有經濟專家認為,現在談原罪很可能是中共高層互相清算到經濟領域出現的現象。
迅速膨脹的債務很危險黨報談經濟「原罪」
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再度強調了中國迅速膨脹的債務的危險性,其發表報告稱,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總債務已經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80%,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政府與相關企業的貸款,這就意味著北京將不得不擔負起潛在的責任。
近幾個月以來,伴隨中國增長減速,債務猛增和國企的財務健康問題使得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開始擔心。並且,中共政府現在也開始注意這一點了。
一位宏觀經濟分析師稱,因為新增信貸規模的瘋狂增長令人難以摸清有多少貸款無法償還,監管漏洞與影子銀行進一步加劇了情況的複雜。隱性擔保機制讓人看不清有多少債務由政府擔保,有多少會被允許違約。
地方政府的債務規模高達4萬億美元左右,相當於整個德國的經濟總量。中共政府正逐步允許違約增多。但這場債務狂歡還在繼續上演,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的兩年裡,中國31個省級區劃中的29個負債增加了53%,今年前三個月新增了1萬億美元信貸規模,大部分流入了房地產市場。
日前,中共黨媒連續2天高調談論中國的經濟困境,先是以「權威人士」的形式公開承認高槓桿是目前中國經濟困境的原罪,之後又罕見的說出,中國不良貸款真實水平可能至少是數據的9倍。這種一直被中共認為是外界唱衰中國經濟的話題,現在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黨媒。
專家分析:中共高層互相清算涉及到經濟領域
5月9號,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和官媒《新華社》同時刊文用「權威人士」的名義公開談論宏觀經濟。匿名的「權威人士」宣稱,債務水平已經高到給匯市、股市、債市和房市造成風險的程度,強調中國應該將去槓桿化當作優先考慮的問題。並且應該放棄以貨幣寬鬆刺激經濟的幻想。中國經濟在未來將是L型走勢,這一階段不是一兩年就能過去的。
堪稱中國最神秘的「權威人士」每次發聲,任何關於政策制定的線索都會被外界仔細研究。據傳「權威人士」都是不能具名的高級官員,常常都被視作是中共當局的傳聲筒。
實際上,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去年中國的股災與前不久的一線城市房地產危機,始作俑者同樣是瘋狂加槓桿。
據海外媒體《新唐人》網站報導,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張清溪表示,槓桿就是國家印鈔票注入經濟,讓它去做經濟發展,但是這些錢通常都跑到國有企業,但是國有企業並不需要那麼多錢,或者到地方政府,但是不管怎樣,這些錢最後就跑到股市跟房地產去炒作,製造泡沫。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提到,其在2013年出版的《赤龍的錢囊》那本書裡就闡述了中國債務危機的問題。謝田認為,現在看來,債務嚴重到中共不得不面對的時候了,「中共的輿論開始在講什麼這些原罪,很可能是中共高層互相清算涉及到經濟領域了以後出現的現象」。
中共當局加快動作收緊金融槓桿
近半個月來,中共當局對大陸金融市場採取一系列措施,有分析認為,當局是在收緊槓桿,已經開始進行金融整肅。這一系列舉動包括限制中概股借殼上市、叫停上市公司在四個行業跨界定向增發股票、禁止部分城市商業銀行新發分級型理財產品等,當然也包括「權威人士」三次提到去槓桿。
中金在線5月12日發表文章認為,當局監管層近期的政策都是在收緊各種槓桿、擠掉泡沫,目的是引導資金離開「虛擬產業」,流入實體經濟。目前的經濟政策重點是推行供給側結構改革,即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
文章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劉煜輝的觀點,認為大陸股市、債市、房地產、大宗商品、網際網路金融、殼資源等,長期有炒作行為,從目前當局的做法來看,中國的金融整肅已悄然開始,接下來3到6個月或是中國去槓桿的關鍵期。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