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意思是說:一個有地位的人,心中時刻都要有個「敬」字,外表要端莊,像是儼然若有所思樣子,說話要態度安祥,句句在理。做到這三點,才會使人們安寧啊!
傲慢之心不可產生,慾望不可放縱無拘,志氣不可自滿,享樂不可無度。
具體說,對於道德、才能勝於己者,要親近和尊敬他,畏服並愛戴他。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不可只知其優點,而不知其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不可只知其缺點,而不知其優點。自己有了積蓄,要分給貧窮的人。居安思危,能夠及時改變處境。面對財物,不可苟且據有;面對危急,不可苟且逃避。在小事上爭訟,不可求勝;分配財物,不可求多。對自己不懂的事情不可裝懂,對自己已經搞懂的東西,回答別人時,要歸功於師友,不可據為自己的發明。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所謂禮,就是用來確定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遠近,判斷事情的疑似難明,分別事情的何時當同何時當異,明辨事情的得禮或失禮。
依禮而言,不可隨便地取悅於人,不可說做不到的話。依禮,做事不能超過自己的身份,不能侵犯侮慢他人,也不能隨便地與人套近乎。涵養自己的德性,實踐自己的諾言,這就叫做完善自己的品行。行合忠信,言合仁義,這才是禮的實質。依禮,聽說過招致賢人是要用他的德行來影響教化,沒聽說過招致賢人只是要他當塊招牌而已。依禮,聽說過有學生主動來到師門拜師學藝的規矩,沒有聽說過老師反而到學生住處去施教的。
道德仁義這四個抽象的概念,沒有禮就落不到實處;教育訓導,整飭民俗,沒有禮就會顧此失彼;區別爭訟的是非曲直,沒有禮就無法判斷;君臣、上下、父子、兄弟的名分,沒有禮就無法確定。學習做官的本領和學習六藝,如果弟子侍奉老師無禮,師生之情就不會親密。百官在朝廷上的班位,將帥的治軍,官員的到任履行職務,沒有禮就無法體現威嚴;求福之禱,謝神之祠,以及常規的種種祭祀,供給鬼神的祭品都有規定,不按照禮數來做就顯得內心不誠,外貌不莊。所以,作為君子,就要用恭敬、抑制、退讓的精神來顯示禮。鸚鵡雖然能學人說話,但終究還是飛鳥;猩猩雖然也能說話,但終究還是禽獸。如果作為人而不知禮,雖然能說話,難道不也是禽獸之心嗎?正因為禽獸不知禮,所以才父子共妻。所以聖人制定了一套禮來教育人,使人人都有禮,知道自己有別於禽獸。
上古時代人心純樸,凡事沒什麼準則,只照著內心的誠意來行為;到了文明時代,就講究施與受間的互相往來,即「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受到別人的恩惠,也要回報別人的恩惠。如果受到恩惠卻不報答,就不合乎禮;如果受人報答卻沒有給人恩惠,也於禮不合。人與人的關係,因為禮的作用而能保持和諧,如果沒有禮,就會發生危機。所以禮是一定要學習的。「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所以說:禮者不可不學也。
博聞強記而能謙讓,樂於作善事而不懈怠,這樣的人就叫做君子。君子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說自己好,也不要求別人時時事事都要對得起自己,這樣,交情才能始終保持。
(《禮記》)
責任編輯: 李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