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你知道疫苗案前那些轟動一時的食品藥品大案嗎?(組圖)

 2016-03-26 09: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山東疫苗案震驚社會各界。(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6年03月26日訊】近日,山東黑心疫苗案持續發酵,其涉案時間之長、金額之大、範圍之廣都令千夫所指、輿論沸騰。重壓之下,中共官方也一再表示徹查嚴辦,然而,回顧這些年來食品和醫療領域的重大事件,多數結局都是「爛尾工程」。3月24日,微博自媒體「刺蝟公社」發表了一篇題為《疫苗事件以前,那些轟動一時的公共衛生事件如今怎樣了?》的文章,回顧了中國大陸此前發生的多起類似的公眾事件,並追蹤了事件的處理結果和後期效應。

山西疫苗事件

2010年3月17日,《中國經濟時報》刊發題為《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的深度報導,稱近百名兒童注射疫苗後或死或殘,疑與大量疫苗高溫暴露有關,矛頭直指山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以及對疫苗負有配送、保管義務的中共衛生部企業北京華衛時代醫藥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事實上,早在2007年期間,山西即發生了多起兒童注射疫苗後致傷、致死的事件,但一直被當地媒體及政府隱瞞和壓制,直到2010年才被《中國經濟時報》公布,而此前該報的首席記者王克勤對此進行了半年的實地調查。

消息公布後,17日下午,山西省衛生廳通過《新華網》發布消息,稱「未接到因注射疫苗出現聚集性異常反應的報告」,當日晚間則稱「報導基本不實」。《中國經濟時報》報社對山西省衛生廳的上述言論提出強烈異議。

輿論對此一片嘩然,山西省政府介入後,成立專家調查組對報導中15名兒童的病例進行逐一分析。之後,工作組發表通告稱,由國家食藥總局對部分批次疫苗進行抽檢,結果合格!


山西疫苗事件的官方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刺蝟公社」微博)

通告公布後,王克勤和疫苗事件舉報人陳濤安共收到約240個山西家庭的情況反映,患兒均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相似症狀。

整個山西疫苗事件中,雖然主張訴求的患者家庭眾多,但最終進入法院司法環節形成訴訟的案件極少。整整六年過去,2015年5月12日,山西省古交市原相鄉河口村農民趙國平起訴太原市醫學會的委託合同糾紛一案在太原市迎澤區法院立案。這是山西疫苗事件在2010年被媒體集中報導後,6年來第一起涉及提出監管部門過錯、並被成功立案的訴訟。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發表後,山西多位家長以及陳濤安收到了恐嚇簡訊,陳濤安的家屬甚至接到了恐嚇電話。更不可思議的是,山西省信訪局竟約見了部分接種了「問題疫苗」孩子的家長,要求其「別搞小動作」。同年5月,《中國經濟時報》社長、總編輯包月陽因簽發《山西疫苗亂象調查》而被調離職務。

同時,還需說明的是,關於問題疫苗的報導早在山西疫苗案之前就有了。

2005年的「安徽泗縣假疫苗事件’:學生注射疫苗後有不良反應,中共國家疾控中心專家組認為,疫苗不存在問題,這些孩子是群體性臆症。

2009年的「大連金港問題疫苗案」:狂犬病疫苗中檢出違法添加的核酸物質,可能導致無效免疫。

2009年年底的「江蘇造假疫苗事件」:疫苗效價低,可能不能發揮原有作用。

2009年年末的「廣西來賓假狂犬疫苗事件」:狂犬疫苗為開水兌藥製成。

儘管在輿論的壓力下,上述案件中的相關責任人受到了懲罰,但是根本原因沒有解決,致使「疫苗之殤」反覆重演,人們恐慌不已。

數日前,在山東,問題疫苗再次曝光,王克勤3月23日在微博寫到:「此刻,只有淚水……」,「下一個六年,多少孩子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毒膠囊事件

2012年4月9日,中共央視《晚間新聞》主持人趙普發出一條微博「轉發來自調查記者簡訊:不要吃老酸奶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此消息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明膠的關注。

2012年4月15日,央視在《每週質量報告》當期節目《膠囊裡的秘密》中,對「非法廠商用皮革下腳料造藥用膠囊」進行曝光。節目中曝光了9家藥廠13批次藥品,其中不乏人們熟知的藥品或企業——阿米西林膠囊(四川蜀中製藥有限公司)、諾氟沙星膠囊(四川蜀中製藥有限公司)、修正藥業等。


黑心廠家將皮革下腳料製成明膠後再用於藥用膠囊的製作。(圖片來源:「刺蝟公社」微博)

事件曝光後,藥監局緊急叫停13個毒膠囊產品,各省市開始調查毒膠囊事件,期間各地查處、叫停了多家企業,警方就「毒膠囊」事件逮捕9人、刑拘45人,各地查封非法生產線80條,查扣工業明膠生產的膠囊7700餘萬粒。

在媒體方面,因為涉及面廣,報紙、電視臺、網路媒體對此紛紛曝光,央視主持人趙普在新浪微博上先行「預告」,也進一步提升著此時的曝光度,網上對「毒膠囊」關鍵詞的搜索也達到了頂峰。

那麼,輿論的關注會讓膠囊行業就此改善、政府監管到位了?這一想法太天真。

關於查處毒膠囊的相關新聞並未就此停止,近兩年,浙江寧海、山東濟南等地均被曝光有毒膠囊的製作和交易,且數量不在少數。

病毒靈事件

2014年3月11日起,媒體開始陸續報導西安楓韻幼兒園「餵藥」事件,即幼兒園在未告知家長的情況下,以春季防止交叉感染為由,給兒童服用處方藥「鹽酸嗎啉胍片」(俗稱「病毒靈」)。

隨後,3月12日,陝西省的鴻基新城幼兒園也曝出同類事件。

隨後,這兩起事件被各大媒體報導或轉載,但主要集中在對事件本身、幼兒園擅自給兒童服用藥物是否合理、以及濫用藥物對兒童的影響上。

此後的3月13日至20日,吉林、湖北、安徽、山西、湖北、廣東等地陸續曝光幼兒園「餵藥」事件。

在事件發酵的同時,當局也做出了反應。3月11日到13日之間,西安涉事幼兒園被關停整頓,相關人員被警方逮捕。衛生部門分批組織幼兒到西安市兒童醫院進行免費體檢。

在「餵藥」事件中,暴露了官方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督與管理上的鬆散、對保健醫生來源與資質的放任。

三鹿毒奶粉事件

2008年9月9日,甘肅14名嬰兒同患腎結石事件被曝出,原因疑為食用某同一品牌奶粉。此後接連數天,全國數十嬰兒被查出患腎結石,甚至有死亡病例,罪魁指向三鹿奶粉。

11日,三鹿集團回應奶粉事件:嚴格按國家標準生產,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其奶粉質量檢測結果為合格,不過後者否認受托檢驗過其奶粉。當晚,衛生部提醒:立即停止使用三鹿受污染奶粉,三鹿集團也承認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併發布召回聲明。

12日,三鹿集團聲稱,此事件因不法奶農為牟取更多利潤,向鮮牛奶中摻三聚氰胺而起。

隨後,經相關部門檢驗,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也不幸「中招」。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死亡4人。

上報制度、免檢制度、奶粉產業鏈監管不到位以及中國檢測標準偏少等多重因素為毒奶粉的出現提供了生存土壤。

中國在三鹿毒奶粉事件後,正式迎來了民眾搶購海外奶粉的高潮。

讓毒奶粉事件中受害者不平的是,2013年,三鹿品牌竟然依靠有機糧「重出江湖」。

責任編輯: 蔣玉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