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炭鋼鐵艱難去產能 影響未來十幾年

【看中國2016年02月24日訊】日前,中共政府《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和《關於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接連下發,位列中共政府2016年經濟工作之首的去產能大幕正式拉開。

這場新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去產能行動,或將壓減煤炭產能10億噸,鋼鐵產能2億噸,安置職工以百萬計,將影響未來十幾年的就業和產業結構。

2014年和2015年兩年間,中國經濟國內外需求不振,房地產投資深度下滑,包括石油、煤炭、鋼鐵在內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一落千丈。其中,2015年價格的腰斬,將煤炭、鋼鐵兩大行業推向了全行業虧損的境地。

之前各地方政府GDP出政績的思想下,大量開工上馬高耗能高污染的項目,令企業受困、職工受苦。同時,不當舉債推高了金融穩定性風險,危及宏觀經濟穩定。李克強在座談會上指出,目前過剩較為嚴重的就是鋼鐵和煤炭兩個行業。

目前中國經濟狀況似曾相識。上世紀末,因亞洲金融危機和國企改革,諸多國企退出市場,大批國企職工失業,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31個月同比下滑。不同的是,本輪通縮時間更久,至2016年1月,PPI業已持續46個月同比下滑,支持經濟增長V型或W型反轉的聲音漸弱,認為經濟增長L型痛苦加劇的聲音漸強。

中信信託一位專司煤炭產業整合的人士表示,上一輪通縮之後,大批東北煤炭技術工人南下,加入WTO之後的煤炭價格井噴,令他們衣食無憂,但現在是整個行業的崩塌,他們無處可去。

儘管李克強明確表示「更多採取市場的辦法」,但無論會中還是會後,因應過往煤鋼國企的體制慣性,建議中央政府更多採取計畫經濟辦法的聲音亦很響亮。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煤鋼國企、金融機構各抒己見,展開了新一輪圍繞煤鋼過剩產能的博弈。而無論採取何種手段,煤炭和鋼鐵過剩產能累積的經濟、社會成本已經形成,解決過程中的代價和陣痛不可避免。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