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送窮神」(圖)


送窮日期,各地皆不同。(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今日(2016年,2月13日)是農曆正月初六,是六畜之日中的「馬日」。

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

初六是馬日,古稱「挹肥」,人們在這一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於是這一天做一大掃除,並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乾淨。所以稱為「挹肥」。但是,現今人家多使用新式的衛浴設備,故已無此俗。今天也表示舊時農民於此日開始下田,準備春耕。

廣州民間流傳的農曆新年習俗歌當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採青走百病。」正所謂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其意就是祭送窮鬼(窮神),又稱「窮子」。

你是否有發現,怎麼昨日(正月初五)才剛「送窮」完,今日又「送窮」?

關於「送窮」的日期,各地習俗不一,有正月初三、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的最後一天等說法。各地「送窮」的日子雖然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即都是安排在正月新春進行。

文獻記載:「送窮」的意涵、儀式與日期

據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文宗備問》記載:「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稱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窮子。’」相傳窮鬼乃顓頊之子。他身材贏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後才穿,因此「宮中號為窮子」。送窮之俗在唐代相當盛行,大文學家韓愈曾寫過一篇《送窮文》,其中説:「(主人)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

唐詩人姚合還寫有詩《晦日送窮三首》,其中第一首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從最後兩句可以窺見送窮風俗在當時已相當普遍。宋以後,送窮風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園《茶香室三鈔送窮鬼》錄前朝人的詞有: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

關於送窮的日期,有幾種説法:宋代呂希哲《歲時廣記•人日》引《歲時雜記》説,是在「人日」(正月初七)前一天,即正月初六。《歲時廣記》引《圖經》又説:「池陽風俗,以正月二十九日為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還有一説是在晦日,即正月的最後一天,因據《文宗備問》説,「窮鬼」本死於正月晦日。

送窮風俗具休的儀式,據《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韓愈《送窮文》中,提到要為窮鬼「結柳作車,引帆上牆。」這就是説,送窮時既要為「窮鬼」準備下象徵性的車船,還要給「窮鬼」帶上乾糧。有的地方還有「以芭蕉船送窮」的做法。看來,各地送窮,各有各的的辦法。

民間廣泛流傳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