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有不少文化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這也體現在如何辦聚會(party)上。在我們國家,誰家請客辦party,都要好好地招待來賓,吃喝全管不說,還不能差了。東西還一定要有剩,否則多丟份,顯得小氣不熱情。中國人好客,寧肯自己過後啃饅頭,也要把家裡的好東西拿出來給客人吃的。要的就是面子,要的就是爭口氣。可是美國人辦派對卻讓要客人自帶吃喝,按我們的觀點,這成何體統,如果窮不起,就別辦。
在美國生活過的人,對這種客人自帶吃喝的聚會都不陌生,甚至都習以為常了。這種Party還有一個專有名詞叫「Potluck」。這不僅是美國人最經常舉行的一種典型聚會形式,也是在美國的華人間最流行的party方式。
這種party,主人提供場所,小點心,部分飲料或者飯後甜點什麼的。來賓每人帶份自己做的吃的。實在不會做或沒時間做的,可以去買食品、水果或酒等帶來。聚會之前大家還可以協商下每個人要帶東西的種類:如沙拉、肉、甜點、飲料等,以避免不均勻分布。
這樣的聚會主人不會因為準備飯菜壓力太大,可以邀請很多人來參加。而參加的人越多,食物就更多樣化。大家一起分享食物,每個人都能吃到很多種類的東西。
中國人很注重吃。生活中吃是重點。每天花不少時間在準備一日三餐上。大部分人下班回家主要的活動就是忙做飯,吃飯。散粉思考者發現美國人大多不願意在做飯和吃飯上花時間,吃得比較簡單,省下時間發展個人愛好或者陪伴家人,一起做些Fun的事情。
美國人還特別不願意花時間等飯,所以各種快餐店如麥當勞、肯德基、比薩、Arby、subway(賽百味)到處都是。而且有專門的「drive through」通道,車上的人不必要下車,看著路邊大牌子上的菜單,通過對講機定飯,然後駛到第一個窗口刷卡交錢,再駛到第二個窗口拿食物,真是名副其實的快餐。在美國即便是不去上班的家庭主婦也都不天天做飯。據散粉思考者所知,很多人一個星期只做2∼3次飯,全家一起外出就餐或者買外賣的次數不少。
也許正是美國人不願意在吃上花太多時間,才讓「Potluck」流行起來吧。主辦這種聚會,主人沒有做飯的負重,所以可以常常舉辦,或者輪流舉辦。所以美國人的party很多。客人每人帶一份菜來,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宴會。食物琳琅滿目,每個人能嘗到幾十種其他人的菜。
最關鍵的是,吃喝在聚會上不是最主要的事情,這種聚會的目的是給大家一種交流和娛樂的平臺,舊朋友相聚,結識新朋友,沒有壓力的聚會讓整個氣氛輕鬆愉快。這種聚會不侷限於親友,或者朋友之間,甚至傳播到其他領域。比如,現在職場同事間的聚會也往往採取這種形式,在繁忙工作之外聯絡彼此感情。甚至在上班時間大家以這種方式很輕鬆地一起慶祝感恩節,聖誕節等等。
責任編輯: 華瑾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