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繼續貶值。(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22日訊】中國官方針對人民幣「入籃」的一片讚美宣傳背後,其貨幣貶值可能引發的經濟風險也隨之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自由市場的力量究竟能否被中國特色的行政調控手段所「馴服」?似乎很快有了答案。
美國《紐約時報》星期一發表評論指出,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凸顯當局的行政調控手段難以挽救目前的頹勢。
美國《紐約時報》中文網星期一發自香港的報導說,儘管中國央行仍在保持「沉默」,但人民幣八月份在出現4%的大幅貶值後,過去兩週,兌美元的匯率又下降了1.3%。截至目前,雖然中國政府已多次涉入貨幣市場,以圖控制人民幣貶值的速度,但行政舉措回天乏力,更引發外界對中國經濟以及可能的對華貿易緊張關係的擔憂。
旅美中國學者程曉農認為,人民幣「入籃」後呈現緩慢而持續的貶值,其原因與中國企業和個人集中將巨額資金撤出疲軟的中國經濟有關:
「直接的原因就是,中國的企業和老百姓大量用人民幣購買美元,然後匯到境外。這樣的話,商業銀行就不得不從中央銀行購買美元來滿足需要。其結果就造成對美元的需要增加,對人民幣的需要減弱。因此在市場上,就反映出美元升值,人民幣貶值。根本原因,還是中國國內的企業和老百姓急於把資金往外轉移。」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國際商務教授蘇展則指出,作為央行的中國人民銀行自上個星期,高調宣布設立人民幣每日交易的中間價格,顯示出當局目前針對經濟下滑的擔憂,已超出了金融領域:
「中國經濟目前減緩,這個減緩相對於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目標來講並不是個好事。多少年來,中國政府實際上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經濟增長、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中國政府自己承諾,說是2020年要把總體和人均GDP比2010年翻番。從這個意義上講,經濟的下行確實對這幾個方面都不是好事。」
《紐約時報》的文章指出,中國政府為滿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接納人民幣「入籃」的要求,曾多次承諾放鬆對貨幣的管制政策。但一個令人關注的現象是,面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下滑、對外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目前世界銀行、中國央行,甚至包括美國財政部均沒有發表評論。
相反,世界銀行及美國財政部繼續敦促中國在制定人民幣的真正價值上,讓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此舉顯然也促使中國政府近期開始了多次降息,以此為暫時緩解投資支出的疲軟困境作出回應。
蘇展教授認為,美聯儲近期宣布加息的決定,無疑讓美元在國際貿易中具備了比以往更強的吸引力。但就人民幣匯率而言,長期大幅度貶值並不利於中國自身的經濟發展:
「現在的‘中國製造’不是說人民幣貶值5%,甚至10%就能完全解決問題。從各國的比較成本來看,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只是中國的一半,越南比大陸低至少1/3,甚至墨西哥被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都要低20%。由此如果只簡單依靠人民幣貶值達到競爭性,我覺得會很麻煩。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增加產品的質量和特性。」
旅美學者程曉農則指出,人民幣匯率下跌速度如果繼續加快,無疑會推動中國內部資金進一步外流:
「轉移資產無非就是兩個目的,一個就是企業和企業家想把一部分資產轉移到境外,獲得安全感。他們不想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且大陸的整個經濟並不穩。另一方面,很多家庭也希望通過把資產轉移出境安排子女到國外定居。這種用腳投票的方式,實際是對當前中國整個經濟形勢的擔憂。那麼,如果這種不樂觀長期下去,中國經濟回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目前看來,人民幣呈現貶值的狀態並不只針對美元。過去兩週,人民幣對歐元也下跌了3.7%,這顯然出乎中國當局多年來將人民幣匯率鎖定美元的金融政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唐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