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人生】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圖)

中國古代的聖賢和忠臣義士們通過修身養性,其人品都達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他們為後人留下了許多閃爍著真理之光的名言名句,至今仍是激勵人心的寶貴精神遺產。道家始祖老子說過「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儒教始祖孔子則在《論語》中留下了「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名句;宋朝民族英雄岳飛精忠報國,他在《滿江紅》一詞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同為宋朝忠臣的文天祥則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樣氣吞山河的千古絕句;明朝的大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出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那樣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吟。與此相比,宋朝名臣范仲淹雖然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宏偉壯舉,然而他在《岳陽樓記》中寫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同樣也是一句傳頌千古、膾灸人口的名言。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語出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原文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不要因為物質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要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而憂慮,惟恐人民受飢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惟恐國君有缺失。這麼說來,他們無論進退都在憂慮了,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在天下人還沒有感到憂慮的時候就憂慮了,在天下人都已快樂之後才快樂呢。其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成功,都要保持一種恆定淡然的心態,不因一時的成功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

范仲淹的這句名言以前我曾經閱讀過許多次。雖然我很欣賞它,也十分仰慕那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但是捫心自問,在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那樣的境界對我來講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因為那時我不知道人生的真諦,後天的觀念使我感到每個人都是自私的。那時的我無法控制自己的名利心和慾望,一事當前先替自己的利益打算。不必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連最基本的禮貌謙讓也沒有做到。儘管在爭爭鬥斗中並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快樂,卻愚昧地認為自己是很聰明的,做事情的目地都是為我為私,從來不肯吃虧。

後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喜得大法,是偉大的佛法徹底驅散了我心中的迷霧,並使我在精神上真正的達到了開智開悟。重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知道那是每一個真修者都能達到的精神境界。只有修煉才能使人返本歸真,每一個真修者只要心懷正信,一心向佛,自然就能修出先他後我、無私無我的正覺。這種高尚的美德也能影響並感化周圍的人棄惡從善,道德提升。人心向善,則天下清平而祥和。

本文留言

作者貫明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