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的熔斷機制在漲停板制度的作用下或用處不大(合成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08日訊】「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源出陳壽《三國誌•魏書•武帝紀》。淺白點說,雞肋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形容東西沒有大用處,但又不捨得拋棄。今天用此來形容中國股市即將推出的新機制--「熔斷」。
12月4日中國股市收盤後,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正式發布指數熔斷相關規定,並將於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方案如下:第一,熔斷時間長度,三家交易所將觸發5%熔斷閾值暫停交易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但保留了尾盤階段觸發5%或全天任何時候觸發7%暫停交易至收市的安排;第二,保留現有漲跌停板制度,即現貨市場上個股設置10%的漲跌幅限制;第三,熔斷閾值為5%和7%;第四,基準指數為滬深300指數;第五,設置為漲跌雙向熔斷。
熔斷機制(Circuit Breaker)起源於美國,就是指在股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水平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的機制。從其發展歷史來看,在不同國家雖形式不盡相同,但都是以人為地設置價格限制和中斷交易為特徵的。那麼重點來了,為什麼在中國會有「雞肋」之嫌?
其實在於實行熔斷機制後,仍保留現有漲跌停板制度,即現貨市場上個股設置10%的漲跌幅限制。熔斷機制對那些實施T+0交易,並且個股沒有漲跌10%限制國家的成熟市場確實能起到很大作用,中國本身就T+1交易,在中國股市當天買了股票也賣不出去,發生突變也跑不掉。
舉個例子來說明:在今年6月中旬開始發生股災,多次出現超過千股跌停的場面。最近的一次是在9月14日,滬深兩市超1400股跌停,這是年內A股第16次超過千股跌停。截止收盤滬深300指數下跌1.97%,離觸發5%熔斷暫停交易的閾值還差得遠,但整個交易市場已經哀鴻遍野。反之亦然,如果多數股票已漲停不能交易,那麼熔斷機制或也無所用處。
因為大陸股市好像賭場,知名經濟學家吳敬璉這樣形容中國大陸的股市。確實比較形象而貼切,因為在賭場裡的賭徒,無論是多方還是空方,難以說清哪個更高尚一些。
在這樣的股市裡,有央行無限流動性支持的救市主力,把巨額資金投入股市,使投資者也見證了中國金融史的「三千」奇觀:24小時股價從跌停到漲停,這24小時內,股市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漲停。
好的機制得在好的體制內才能發揮效力,在中共這樣的體制之下,很多國家成熟的機制和經驗,到中共治下的中國後就變了味兒。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積累下來的問題不得不解決,否則難以為繼。中國經濟各領域都被中共權貴階層把持,尤其江澤民在位時期以貪腐治國,同時以親信控制油水最豐厚的領域和部門,形成的利益集團攫取大量國民財富並轉移海外,之後冒充外資又回到中國獲利。
包括今年6月份發生的股災,有信息指向江澤民集團在背後興風作浪。此前有海外媒體報導稱,中國股市持續暴跌,是江澤民派系幾大家族在惡意做空股市,摧毀市場信心。他們的目的是搞亂金融系統令中國經濟形勢惡化給習近平難堪,也有分析人士指這是「經濟政變」。
大陸知名經濟學家茅於軾認為,要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難題,唯有從制度上改變,他認同拋棄中共體制是解決方法,「把中國從一個專政獨裁國家變成一個民主法治國家,這是根本,把公有制要變成私有制。這些不改的話,經濟好不了」。
看來中國股市不是增加新機制或改變某個制度就能變成正常的資本市場,熔斷機制只能救急,但不能救火,根子問題不解決甚至不能解除股災再次發生的可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