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針灸治病因人而異(圖)

作者:胡乃文  2015-10-16 0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氣滑利的,扎針時就要扎得淺一點。(網路圖片)

古人治病,無論病人如何,都得精心治療。治病的時候,也很注重醫生與病人的關係。病人的身份地位有所不同,體質就不一樣,治療的方式得要根據病人的生活情況,而加以分別。

《黃帝內經》分成兩個部分,其中的《靈樞》又被叫做《經》。《針經》講,給人扎針治病,不管這人的身份與地位,都應該一樣,好好的看診,都要用「神」治病。可是,地位高的人跟地位低的人,用針的方法會有所不同。

以身份來區分

人的身體有逆的、有順的;有肥、瘦的分別;骨節有大、有小;肌肉有堅硬的、脆弱的;皮膚有厚的、薄的;血有清的、濁的;氣有滑的、濇的等等。「王公大人」等做官的,養尊處優,平常都是血食,吃肉、吃葷,身體也比較柔弱且柔脆,肌肉較軟弱。因為平常吃的有好有壞,當官的人用「膏梁」,吃得比較油膩、穀物也是比較精細的;老百姓用「菽藿」,吃的比較粗糙。二者的身體狀況就完全不同。

氣滑利的,扎針時就要扎得淺一點,還要快點取出針來,而氣滯濇的要扎得深一點、留得久一點。因此,做官的、氣剽悍滑利的要用小的針,扎得淺些,還得輕輕的扎入;扎針治平民布衣,扎深點而留得久些。

扎針深淺不同

雖然,無論身份高低,都一樣的要好好用神看病,但卻也一定得注意怎樣用針。例如:在《靈樞九‧終始論》講,針刺胖子,要「以秋冬之齊」,扎針要像秋冬季那樣的方式,扎深些;針刺瘦子要「以春夏之齊」,像春夏季那樣的方式,扎得淺些。《靈樞‧終始論》有:「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時,各以其時為齊。」

扎針的用具不同

「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布衣」老百姓,因為皮膚比較粗糙硬朗,可以用火、用針,他能忍受得了;而做官的「大人」,皮膚細嫩,不能用火、用針,只可以用藥物溫灸,像用熨斗一樣在有病的地方治病,叫做「以藥熨之」。

可見中醫的先輩們,早就希望他們後來的學習者,不要把治病的方法等閑成為都屬一般。

来源:《醫藥生活雜誌》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