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黃曉明婚禮、青島蝦和諾貝爾獎(組圖)

作者:王海濤  2015-10-10 06: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諾貝爾獎晚宴大廳(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0月10日訊】如果黃曉明早幾天辦婚禮,他就不會被編入青島大蝦的段子裡——在38元大蝦故事之後,有人終於「明白」,生於青島的黃曉明為什麼在上海辦婚宴。

我引用這個笑話,沒有調侃青島的意思,而是想表達,現實太超乎人們的想像——吃完蝦被告知38元一隻,現實中的故事,遠比小說精彩。這不,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一個非虛構作家。

我對文學沒有太大的興趣,之前也沒關注過諾貝爾文學獎。包括莫言在內,每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都是無感的。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比較另類,獲獎的是一個非虛構作家,出生於前蘇聯的調查記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這倒引起了我的興趣,調查記者的作品,算是文學嗎?於是,我簡單搜索了一下,她的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


(網路照片)

切爾諾貝利核災難,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在前蘇聯現烏克蘭境內的一場災難。那場爆炸,導致的死亡,污染,撤離,疾病,至今影響還在。多數歐洲國家受到了影響,以至於蘇聯的「黨中央」是從瑞典科學家的報告中得知了事情的嚴重性。

切爾諾貝利災難的「模式」是這樣的——事故發生後,當局反應遲鈍,應對失措,試圖掩蓋,壓制輿論,矇蔽民眾。事故實在無法掩蓋之後,直到5月14日,戈爾巴喬夫才公開表達了事故的嚴重性:「核能脫離了人類的控制。」

那場災難,讓200多萬人長期生活在恐懼和痛苦之中,整個事件暴露了貌似強大的蘇聯是多麼的脆弱。戈爾巴喬夫後來在分析蘇聯解體的原因時曾說,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可能成為5年之後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那場災難是一個歷史轉折點,其前後的兩個時代迥然不同。

此次獲得諾獎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花費數年時間,採訪了遇難者家屬和倖存者,寫成了她的重要代表作《切爾諾貝利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記錄了災難之下的人們的憤怒、恐懼、堅韌。

我實在無法將這本書與文學關聯起來。在我狹隘的認識裡,文學,是虛構和想像。當然,我也相信,從這個角度上說,再偉大的想像力,都寫不出人類在具有蘇聯特色的切爾諾貝利事故中的遭遇。

前些年,當我看到余華的小說《第七天》的時候,笑了。我能看出余華徹底失去了「想像力」,他竟然用新聞故事寫小說,我能看出一個作家在面對現實的時候的「沮喪」。現實比小說精彩多了,文學向現實妥協,作家向現實投降,於是,諾貝爾經文學獎向現實的記錄者致敬——諾貝爾文學獎家頒給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大概也有這個意味吧。

關於前蘇聯,我瞭解太少。1995年的時候,HBO曾經拍過一部小成本的電影《CITIZEN X》,公民X,。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超過15年了,但印象依然深刻。當時年輕,無法理解。前些日子,重新看了一遍,一下子又找到了具有蘇聯特色的災難的感覺。


(網路照片)

那部電影,講述烏克蘭一個性無能的男子,連續殺害婦女和兒童的故事。每當一個人失蹤,當局首先想到的是掩蓋,由於信息不公開,更多的婦女兒童不知道危險就在身邊。嫌疑人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如果宣布他是罪犯,將會讓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蒙羞,也會讓國家蒙羞,因此,領導宣布他不可能是凶手。於是,這個人民教師,繼續作案。直到若干年後蘇聯解體,人民教師終於被擒,這個時候,人們才直到,已經有超過50個婦女兒童被殺。當一具具屍體被挖出,你已經無法確認,那些人是死於變態殺手還是死於變態的體制。

整個電影,故事簡單而沉悶,你可以看到,那個致力於破案的警察,不是在跟變態的罪犯做鬥爭,而是在跟變態的領導作鬥爭。這部電影,相信編劇如果沒有真實故事做底稿,是想像不出那樣的情節的。我注意到,電影的片頭註明,根據真實故事改編

回到現實中來,我們也經常目睹一些我們超出我們想像的事情發生。比如,一個省長前一段還在報紙上論證「正家風是領導幹部嚴以修身的必修課」,然後,沒過多久,他被宣布涉嫌嚴重違紀……我有時候覺得,有些人做報紙是一件尷尬的事情,他們精心做出來的版面,似乎不堪重新翻閱,但從另一個角度,也讓那些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的作品「失色」——說不定,有一天,有些報紙,也可以獲得諾獎。

這麼說,似乎,大面積的諾貝爾文學獎正在向新聞工作者撲面而來。遺憾的是,他們中相當多的人,出於種種原因,把精力用於記錄黃曉明們的婚禮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微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