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國為何抵制中國抗戰閱兵?

作者:丁咚  2015-08-13 09:1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8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8月13日訊】中國將首次在國慶紀念日之外舉行全國性盛大閱兵式,令全球矚目。這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所作出的迥異於前任的決定之一,因此也備受其重視,多國政府和軍隊領導人被邀請出席此次活動。但哪些國家將接受邀請參加活動也成為此項活動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個懸念。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最早公開表態將參加這一活動的外國領導人,這是基於雙方對等和互利的原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5月份不顧西方和烏克蘭的抵製出席了在莫斯科的同樣性質的閱兵活動。埃及外交官員也在一場正式活動中表明埃中兩國正在全面安排塞西總統參加閱兵活動相關事宜。但在上海合作組織在一份例行會議聲明中確認其成員國領導人都將出席閱兵活動後,同期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卻對此不置一詞。由此顯示出,這一組織的其他國家——印度、巴西、南非,仍對此態度曖昧。

最新的報導指出,印度考慮到日本的態度,對於出席中國的抗戰閱兵式左右為難。同樣為難的還有韓國總統朴槿惠,她被指受到美國的勸阻。就目前所知的信息可以推斷的是,美國和西方主要國家領導人將不會出席這一活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經過一段時間考量後,也決定放棄對中國的訪問。可以預見,中國在東南亞存在領土主權爭議的有關國家也將缺席活動。

這就意味著,中國將面臨和俄羅斯類似的處境。和中國有領土主權爭議的、存在地緣鬥爭的以及在價值觀領域截然對立的國家,都將拒絕出席活動,而那些和中國同聲共氣,或者期望從中國龐大的經濟和資金中分享蛋糕的國家將會滿足中國政府的顏面,出現在天安門前舉行的閱兵式上。這些國家可能包括俄羅斯、上海合作組織其他成員國、巴基斯坦、蒙古、白俄羅斯,以及亞非拉諸多小國的領導人。某些國家,比如印度,或將派遣一個較低級別的代表團參加,以便不觸怒中國。

但格局已然顯現:以西方特別是美日為核心,對中國形成了抵制態勢,其他一些與中國存在利益糾葛的國家,還有在中國與西方之間察言觀色的國家,或許都將與中國抗戰閱兵式活動保持距離。

相比較經常舉行閱兵活動的俄羅斯,第一次在國慶紀念日外舉行閱兵活動的中國,可能更在乎別國對本次活動的立場和態度。它被視為中國新的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以及中國新一屆政府領導力的一個象徵。因此,實際上中國和美日等西方國家已經就此展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暗戰」,最終將有哪些國家出席活動,在直到活動正式舉行前恐怕都是一個很大的懸念。在整體懸念之下,另外一個讓中國內外輿論饒有興趣的問題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是否會接受邀請出席閱兵式。

或許人們都還記得莫斯科閱兵式上大量外國領導人的缺席令普京總統備感寂寞的場景,而近期在廣島舉行的第67屆「核爆死者慰靈式暨和平祈願儀式」上,包括美國大使和俄羅斯使館一秘在內的多達74國使節出席了活動,英國和法國大使也首次出席這一活動。如果作為「戰勝國」,主辦同類性質的活動,所受到的支持反倒不如「戰敗國」舉行的活動,那麼中國政府顏面何存?中國真正的影響力也將會受到質疑。

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抵制,直接的原因可能是對中國領導人出席莫斯科閱兵式的反制,但從更深廣的背景上看,對中國舉行閱兵活動的動機和效果的考量與疑慮,卻是根本原因。

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領土主權爭議不斷升級以及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行動說明,中國新一屆政府的民族主義色彩更鮮明,改變了「韜光養晦」的國策,外交政策更積極、主動和強硬,不吝於展示和使用武力。

決定主辦抗戰閱兵活動,固然以和平為主題,並有效仿俄羅斯以及領導人個人風格的因素,但展現與中國的國際新身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崛起大國相匹配的軍力,對美日強化同盟、在亞洲構建遏制中國的戰線進行牽制,對日本、越南、菲律賓、印度等在區域同中國聲索主權和展開地緣競爭的國家進行「威懾」,在美國等西方國家看來,無疑是其主要動機。客觀上也會促進地區軍備競賽,進而影響和平與穩定的地區局勢。

儘管基於接觸性外交政策,美國等西方國家會以某種方式參加中國閱兵式,但其領導人拒參與活動似已成為一個不可改變的決定。韓國和印度領導人在出席中國閱兵的問題上對美日的顧慮就可見一斑。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這是美日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