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培育兒女為何要重視「人文精神」(圖)

 2015-08-12 11: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不少家庭在培養兒女時似乎少了人文精神,少了人性情操,少了中華傳統道德的教育。單純注重嚴格、嚴厲、嚴酷者有之;只注意溺愛、順從兒女性情者有之;也有少數問題家庭虐待孩子者有之。一些華人父母甚至教師都難於理解或大膽的進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中國大陸更甚,教育計畫、學校教育體制實在少了這方面的謀略,更無這方面的教材。我在中國大陸從教三十五年,見過有志於向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教師逐出課堂、將研究並欲實施這方面教育的專家學者放到對立面逐一批判的實例太多太多。均視為資產階級思想或修正主義教育思想與「噹」爭奪青年學生,我的導師在《教育研究》(全國雜誌)上發文,後來當作「精神污染」全國討伐批判,我本人二十五歲時(還是個「小青年」)被批判為「與當爭奪青少年」!實在不幸和可悲!

中國大陸,大、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教育計畫、教材、課堂充斥的儘是帶血的典型、恐怖的、暴力的教材,如十四歲的劉胡蘭「死在敵人的鍘刀下」,褒獎為「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黃繼光堵機槍眼、邱少雲讓野火儘管燒、劉文學和賴寧小小年紀不要命「與階級敵人死拼」等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視生命如草芥,人生微淺,命不值錢,散佈仇恨,報仇雪恨!?今天,上述理念和作為讓腐朽的金錢至上、腐化墮落的靈魂替代。兩者本性一致,結果殊途同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破壞殆盡。

人文精神是一種對於人的關注的思想,是我們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度,讓我們始終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和人自己與自己之間的和諧關係,是我們人的「終極關懷」。這些觀念並非深奧或霧裡看花,它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觸及的、易懂易的。

對孩子的「人文精神」教育,最重要的、最基礎的是教育孩子「善良」。摒棄所謂「人善人欺、馬善人騎」的邪惡觀念。這個本來是弱肉強食的野蠻環境中人們體悟出的痛切之詞,很容易讓向邪惡的道路滑行。中國傳統優秀思想中「善」的比重很大。「善」是道德的核心,不僅「害人之心不可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還要「善小」也要為,「惡小」決不為。「善」是陽光,能溫暖自己和他人的心房,能融化人與人之間的堅冰;一個缺乏「善」的人,心地間如激流險灘,陰風怒號,永遠難以平靜,不易包容;縱使再有錢、再有名也沒有安樂沒有溫馨,失去了做人的尊嚴。其實,孩子從小培養「善性」最容易,因為他幾乎少有人與人的社會關係或糾結,容易接受同情、憐憫、關愛,給予這些可顯現生動的事實。善行是一種習慣。如若父母重視,任何時候、任何場景都可以培養。孩子的特點天生有同情心,總想幫成人「做事」,父母不要「怕小孩惹禍」、「怕小孩吃虧」、「怕小孩摔跤」而拒絕孩子先天的善性,更應適應其特徵去有意識的培養「善性」。

中國人育兒,常常劃地為牢,自己定一些界律,處處謹慎壓抑好奇,提倡妥協,反對冒險,貌似威嚴的「大人」總愛對孩子(或學生)說:「不要做任何無把握的事」!「不要冒險」!「千萬不要涉足未知的領域」!?為孩子設置一道無形的心理障礙。其後果是使孩子經常放棄追求,放棄目標,放棄希望;只好逐漸沒有了人的個性,在意識裡,把「未知」與「危險」等同。這種意識危害極大,凡是屬於未知領域,屬於不曾接觸過的領域,都會被認為不科學、偽科學和反科學,或一概視為迷信。不斷生成避開新事物的習慣心裏。中國大陸不曾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兒童時期的不良教育或許已播下「種子」。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給孩子明確的人文或文化信息影響。他們接受了這些影響,哪怕是「現存的好東西」,也會導致他們不敢走沒有走過的路,不敢獨立的另闢蹊徑,神秘的未知世界與他們隔絕。

人類的發展主要依靠對於未知的探求。愛因斯坦說:「我們所能經歷的最美好的事物便是神秘的未知,它是所有藝術和科學的真正源泉」。它也是兒童成才的激情源泉。

揚子江更多故事請看﹕
https://m.secretchina.com/taxonomy/18005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