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和清華招生組為何公開「對撕」?

【看中國2015年06月30日訊】上午,@北大四川招生組稱,某校招生組給文理科前十選擇北大的考生挨個電話,稱北大欺騙他們,不會滿足他們專業志願;@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隨即回:兄弟,給考生介紹北大情況,讓學生更好地選擇,你誇張一點也沒問題,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錢誘惑考生,就不怕教壞小孩子嗎?北大則再稱,過去五年你們砸錢買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講嗎?

在@北大四川招生組的這條微博下,有很多有意思的評論:「我一舍友的姐姐就是被北大買走的,當時想去清華。兩家都花錢買誰也不用裝逼,再吵就把你們合併了!」、「兩位都不要再打我手機了,真煩人!我再重申一次,除了山東藍翔,我哪個學校都不會去!」、「就這素質。。。。。。哪兒像百年學堂?丟人到家了。孩子們,睜大眼睛看看吧。。。。。。你們想將來成為跟他們一樣無節操無水準的人嗎?」、「北京兩鄰居不遠千里跑到四川罵街」。。。。。。

如此搶生源違規嗎?早在幾年前,教育部就發布招生十大禁令,其中就包括嚴禁高等學校在錄取工作結束前,以各種方式向考生違規承諾錄取或簽訂「預錄取協議」或以「新生高額獎學金」、「入校後重新選擇專業」等承諾吸引生源,等等。但現在看來,不光普通高校,連北大清華這樣的著名學府,也不能不如此違規搶生源。制度規定不能「作為」,但學校卻想「有所作為」,有令不遵也就難以避免。

其實,在發達國家,大學招生錄取時以獎學金吸引生源,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國外大學招生中,用以爭奪生源的武器主要是學校的教育質量與教育服務(獎學金),因為學生和學校可雙向選擇,學生可以拿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來選擇一所大學,所以在招生時學校向考生展示的是學校的辦學質量,承諾的是多少獎學金;而且,在求學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學校提供的教育質量重新選擇,如若對學校教學質量不滿意,可以提出轉學申請,這「迫使」學校不敢怠慢學生,而是想盡辦法讓學生繼續選擇自己,留下來讀書。

而我國大學在錄取過程中,相對缺乏自主權,學校只能被動接收學生的檔案,在錄取結束之前,學校根本不知道錄取分數線會是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是不可能做出「預錄取承諾」和新生高額獎學金承諾的,即便「承諾」,也很可能難以兌現。

於是,國內高校搶生源的方式主要有四。一是公關政府部門,「提升」在招生中的錄取批次,從三本到二本,從二本到一本,因為錄取批次越靠前,錄取的整體生源必然更好。二是進行所謂的「自主招生」,要求獲得自主招生資格的學生必須在填報志願時把本校放在第一志願(或A志願),這其實是用錄取政策搶生源,被指製造學校間的不公平。三是給予學生錄取分數優惠,高校校內優惠加分與各類政府加分項目一起,嚴重影響高考公平。四是推出獎學金政策,目前少數內地高校承諾給予報考本校並被錄取的優秀學生以新生獎學金,如前述北大和中科大等高校。

現在的問題在於,不少高校忙於靠獎學金承諾、錄取優惠政策等粗放的方式「掐尖」搶生源,卻忽視了從根本上「修煉內功」,實屬本末倒置。何為高校的「內功」?當然是教學質量和科研實力,這二者是高校的核心競爭力。遺憾的是,如今的高校卻有點本末倒置。不少高校只是在招生季簡單公布一下本校院士數、各種頭銜學者的數量以及吸引狀元考生的數量,就認為代表了自身的實力,而真正能夠吸引優秀生源的教育資源、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卻很少能夠體現出來。沒有更多有效的競爭手段,各高校只能紛紛動用降錄取分數線、承諾巨額獎學金等粗放方式來拉攏優質生源,甚至還出現過學校向學生家長宣揚不實信息,乃至散佈競爭高校不利消息等一些違規現象,而這,無疑加劇了高校之間的惡性競爭。按理說,但凡被稱作「重點」的大學,應該是不缺生源的,他們爭搶的當然也不是一般考生,而是所謂的「尖子生」。尖子生對大學來說,就真的那麼重要麼?從深層次的原因分析,今天北大清華面臨的生源競爭遠遠超過彼此的層面,而是實實在在地被「拋入」世界範圍之內。且不說港大、港科大、港中文等港校對內地高考狀元的「瓜分」,放眼北京中學名校——這些北大清華的傳統生源基地,優秀生源出國念大學已成潮流。不止一所京城中學名校負責人坦言,學校三分之一的尖子生放棄高考出國留學。

高校爭搶優質生源,或許是看重了這些好學生的「潛質」,既然高考能考高分,那麼四年之後,四十年之後,必定也會出人頭地。如此,本校又會多出幾個著名校友。這既是一種機械地違背辯證發展的觀點,更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有多少高校會好好想一想,這四年中,它能為自己的學生帶來哪些改變?從這個角度講,能否將一名本來成績一般、資質平平的學生,發掘出潛質,培養成不可多得的人才,才是一所高校真正的本事所在。

是啊,一個尚未接觸社會的高分生,靠什麼擔起人才的稱譽呢?高校如此拼搶尖子生,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應該在於,等招生結束,在各校的錄取最高分排名上,就可摘個魁首,從而為自己的名望又增添一些支持。又要回到「錢學森之問」了。只有當高校平心靜氣地修煉內功,潛心育才,把培養大師作為自己的至高目標,優秀的學生自會趨之若鶩。真正有社會責任和擔當的大學不應該把精力放在搶生源上,而應該是放在學生入校之後。

原文鏈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風青楊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