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悉前世,能否讓你更能洞察世事?(圖片來源:Pixabay)
探問前世今生 是何緣故
在科學發達的時代裡,談論前世今生,有可能會被笑迷信,但也有可能會引發共鳴。畢竟,透過關鍵字於網路搜尋,都能夠找出許許多多前世今生的故事。某些故事,有可能是你與我都曾經閱讀過的篇章。
此外,現在甚至還出現了測試前世今生的網站。看似很荒謬,實則是值得深究的現象。
有些人抱持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會想要探一探自己的過往。有些人則一概不信,無論跟他提及前世今生、因果報應、鬼神等等,他通通嗤之以鼻。那些事情對他來說,是毫不相關的,是無法駐留在他的心頭上的記憶。
只是,無論你信也好,不信也好。你可曾仔細想想,倘若你真的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又有何用?瞭解前世,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若是你真的擁有前世記憶,那又能讓你於此世獲得什麼?
前世記憶,可以讓你在過往中耽溺,或畏懼面對過去。但是,它也可以成為一種鼓勵。在比對今昔與感察之間,它將轉化為一股督促、探查自己的成長力量。
寺僧轉世為舉人 明瞭事事皆有因由
錢塘有一位舉人,名叫王鼎實。他年少之時相當聰穎,十六歲時即通過鄉試,但是連續考三次進士都沒有通過。王鼎實的親戚於京都任官,他就將王鼎實留在他的官邸中居住。
王鼎實有次突然感到不舒服,即摒棄飲食,每日僅啜喝數杯涼水而已。
他對親戚說道:「我前世乃是鏡山寺的一名僧人,修持了數十年,幾乎快要得道了。只是生平見到少年登科者,往往會心生羨慕。對於榮華富貴的愛慕心態也未能完全杜絕,因而尚且需要在人間墮落兩世,現在這是其中一世。過不了幾日,我將會托生於一個富貴人家中,就是順治門外,一戶姓姚的人家。你之所以將我留於府中,不出帝都之外,我想應該也是冥冥之中,早已定好的安排。」
王鼎實的親戚聽了,即勸慰他。王鼎實說道:「生死皆已命定,難以久留。唯獨父母對我的生育之恩,無法馬上斷然割除。」王鼎實話一說完,就向親戚索取紙張,以揮筆寫下與父母的訣別信。
文墨告別 道盡鏡花水月
王鼎實寫給父母的信件內容大約為:「兒不幸客死於離家數千里之外,又因為短壽,遺下少妻弱女,連累父母。然而,我其實不是父母您真正的孩子,弟弟才是父母您真正的孩子。父親您還記得,您曾經回憶某一年在茶館與鏡山寺的僧人一齊飲茶的事情嗎?兒子我就是那名僧人。那時候與父親您相談融洽,心中惦念著父親您的忠誠謹慎。內心即想,造物者為何不讓我成為您的兒子呢?一念之動,我竟然就真的來成為您的兒子了。我的媳婦也是年幼時即與我結下善緣。鏡花水月,都是虛幻的聚合,怎麼能夠長久的置身於此呢?希冀父親不要將我視為真正的兒子,速速斬斷對我的愛子之情,也許這樣可以免除我的罪過吧。」
無過免輪迴 此滅則彼生
王鼎實的親戚問道:「你什麼時候轉生到姚家?」王鼎實答道:「我此生無罪過,因此在這裡辭世,則立即在那邊出生,不需要再輪迴了。」
過了三日,早上巳時,王鼎實討了一盆水,盥漱完畢後,於胡床上盤腿而坐,並召喚親戚前來。兩人就像平時一樣歡笑對談。王鼎實問道:「到了午時了沒?」親戚回道:「已經正午了。」王鼎實說道:「是這個時間了。」接著,王鼎實向親戚拱手道別,隨後逝世。
王鼎實的親戚隨後造訪姚家,果然姚家在這天中午生下一子。姚家經營騾馬行,家產有數萬金。(事據《子不語》第十三卷〈鏡山寺僧〉)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