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人好讀「心靈雞湯」。其實,這類的雞湯讀物,以前也有,就是《菜根譚》。(圖片來源:公用領域)
現在的中國人好讀「心靈雞湯」。其實,這類的雞湯讀物,以前也有。
中國古代心靈雞湯——《菜根譚》
清朝時,有一本很出名的雞湯讀物。不過,以中國人對精神食糧的定位,不習慣稱呼為「雞湯」,而是將它稱為「菜湯」。古人言:「吃得菜根,百事可為。」
對了!這本非常有名的雞湯讀物,就是《菜根譚》。
《菜根譚》的問世有點戲劇性。話說乾隆五十九年,有一位名叫「遂初堂主人」的匿名文人,借宿在某一間古剎之時,從殘經敗紙中撿拾起一本殘缺的《菜根譚》。他翻開一看,裡面皆是金句,雞湯味十足,他將它帶回家,重新整理、校對,繕寫成帙。
「遂初堂主人」表示,這本《菜根譚》殘捲上寫著作者的名字,叫做洪應明,但是「不知其為何許人也」。洪應明為晚明人,大約西元1596年前後在世。但是《明史》無傳,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跡均不詳,估計是當時的一名小文人。
明末藏書家馮夢楨對於洪應明有一段簡略的介紹:「洪生自誠氏,幼慕紛華,晚棲禪寂。」意思是指說,洪應明早年身陷紅塵,追求功名富貴,晚年則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菜根譚》應該是晚年洪應明思索人生的經驗總結。
一碗雞湯,如果是以一輩子的人生悲歡燉出來的,味道一定很不錯。
但是,有學者考證出,早在南宋之時,就有一本《菜根譚》,作者為「江西詩派臨川四才子」之一的汪革。汪革善詩,人稱其詩「骨力遒勁、警拔絕倫」。
汪革的《菜根譚》沒有單獨刊刻發行,而是附於江西汪氏族譜中。直到明代萬曆年間,才出現獨立的刻本,出版時間比洪應明撰寫《菜根譚》的時間,大約早了十年。所以,洪應明版的《菜根譚》說不定有抄汪革版《菜根譚》的嫌疑。
是否抄襲,咱們先不去管它。今天只來品品洪應明運用了一生的時間所燉出來的雞湯的味道。讀過《菜根譚》的朋友,恐怕都必須承認其「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遠,耐人尋味」,與今天流行的雞湯讀物不可相比。《菜根譚》在清乾隆後盛行一時,大概與當時文人的精神受到創傷,需要心靈按摩有關係。
古今心靈雞湯混讀
一碗古典的心靈雞湯,《菜根譚》值得一讀,至少比現今流行的雞湯讀物更有嚼頭。當然,若是將《菜根譚》與剛剛於4月逝世的詩人汪國真(1956年-2015年)的詩歌,或是與於丹(1965年-)於2006年出版的《於丹論語心得》搭配著讀,就更具一番新風味了。下面就來混讀幾段:
一、《菜根譚》與汪國真格言
《菜根譚》:「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才得超塵脫俗的趣味;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的工。」
啥意思呢?以汪國真格言來翻譯吧:「我寧靜,是為了讓思想活躍;我活潑,是為了讓精神寧靜。」
二、《菜根譚》與汪國真詩
《菜根譚》:「人之有生也,如太倉之粒米,如灼目之電光,如懸崖之朽木,如逝海之一波。知此者如何不悲?如何不樂?如何看他不破而懷貪生之慮?如何看他不重而貽虛生之羞?」
嗯,這段話若是翻譯成汪國真詩,就是這樣子:
假如你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深鎖,人生本來短暫,為什麼還要栽培苦澀?打開塵封的門窗,讓陽光雨露灑遍每個角落,走向生命的原野,讓風兒熨平前額。博大可以稀釋憂愁,深色能夠覆蓋淺色。
三、《菜根譚》與汪國真詩
《菜根譚》:「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須是大火流金而清風穆然,嚴霜殺物而和氣藹然,陰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濤倒海而坻柱屹然,方是宇宙內的真人品。愛是萬緣之根,當知割捨。識是眾欲之本,要力掃除。」
這一句,也可以翻譯成汪國真詩:
只要春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陷身茫茫沙漠,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只要明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冬雪終會悄悄融化春雷,定將滾滾而來。
四、《菜根譚》與汪國真格言
《菜根譚》:「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切莫放手。」
這一句,也可以翻譯成汪國真格言:
「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打不起精神,每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苦衷。你看即便像太陽那樣輝煌,有時也被浮雲遮住了光陰。你的才華不會永遠被埋沒,除非你自己想把前途葬送。你要學會等待和安排自己,成功其實不需要太多酒精。要當英雄不妨先當狗熊,怕只怕對什麼都無動於衷。河上沒有橋還可以等待結冰,走過漫長的黑夜便是黎明。」
五、《菜根譚》與《於丹論語心得》
《菜根譚》:「遇欺詐的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氣薰蒸之;遇傾邪私曲的人,以名義氣節激勵之。天下無不入我陶熔中矣。」
這一句呢?若是用於丹的話來對譯,就會更加有趣:「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
責任編輯: 予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