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鋪」就藏在你的廚房裡(圖)

(網路圖片)

中醫常說的「藥食同源」,指很多藥物和食物之間並無明顯界限。唐代《黃帝內經太素》中有「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的說法。可見,在中醫學看來,藥物與食物的關係是既有同處,也有異處,民間亦有「藥補不如食補」的說法。

蔥薑

蔥薑蒜是炒菜時最常用的輔料,蔥薑均是味辛性溫之品,能發汗解表、散寒通陽。不管是古裝劇還是現代劇,情感劇還是懸疑劇,不管外頭是瓢潑大雨還是大雪紛飛,總會有人為回家的男/女主角遞上一碗熱薑湯,順便還有一句「喝點薑湯祛祛寒」。冬天出去聚餐,還經常會有貼心的小夥伴點上一份薑汁可樂,生理期疼得不想動,舍友塞給你一杯熱水,不用低頭就知道,紅糖姜水!可見姜驅寒通脈的功效真是深入人心。

相比之下,同為解表劑的蔥白似乎就不那麼有名了。說起蔥,腦海裡閃過的畫面往往都是「京醬肉絲」、「小蔥拌豆腐」、「煎餅卷大蔥」……蔥白咬到嘴裡味道辛辣竄鼻,感冒流了幾天鼻涕的都能……咦?怎麼鼻塞好多了?沒有錯!你發現蔥白的厲害之處啦!《肘後方》中記載,蔥白豆豉湯能治療「通陽發汗。主外感初起,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者。」翻譯過來也就是為剛剛感冒,身體發熱但不出汗,感覺怕冷,頭痛鼻塞的人準備的。

外面買回家的滷味,吃前拍兩瓣蒜拌一拌已經是常識了吧。大蒜殺蟲的能力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們來認識一下大蒜鮮有人知的本領:消積滯。沒錯,大蒜能治消化不良,尤其是食慾不振和肉食積滯。下次出門吃自助撐到難受,就不用四處找山楂啦,掰兩瓣蒜搞定!推薦搞定前再嚼兩粒花生米,可以去去嘴裡的蒜味兒。

芫荽

芫荽?這是什麼?沒有聽說過呀!這是廚房裡常見的一種綠色蔬菜,愛吃它的人和討厭它的人一樣多。早點攤上經常聽到食客吆喝,「老闆來碗餛飩,不要!」有沒有猜到是什麼?沒錯!就是香菜!

香菜是個好東西啊,上能治感冒下能治脫肛,中間能透痘疹、開胃。當然,也是因為味道過於辛香走竄,和大蒜一起被不少人「嫌棄」。

花椒

說到花椒,第一反應就是麻辣的川菜。花椒的功效可不少,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用於治療風濕痺證、泄瀉、痢疾、牙痛、蛔蟲、疥瘡等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對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的牙痛,犯起來的時候不妨捏一粒花椒咬在牙齒間。因為花椒有局部麻醉作用,一會兒就不痛了。皮膚搔癢的患者,除了減少洗澡次數和「輕搓泥」以外,用花椒水來擦擦患處也會緩解搔癢難耐的症狀。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