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遇見慢飛天使時(圖/視頻)


(網路圖片)

一到周休假日或連休假期,不少爸媽常會帶孩子到遊樂園或是公園等處遊玩耍,不免會遇到許多不同個性、不同背景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遇到身障的小朋友,甚至遇到有某些不合理的家長用言語斥責,媽媽們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伊甸基金會在兒童節前夕於進行實驗,觀察公園內的家長的反應,有不少人願意挺身而出,出言勸阻,但也有不少家長選擇留在原地觀察,未上前協助。

很多遲緩或身障兒童的家長會因旁人的眼光而害怕帶孩子出遊,影片中的情境便是一名媽媽帶著行動不便的小朋友緩緩爬上溜滑梯,卻遭後方排隊的媽媽大聲斥責:「孩子不會走路就不要帶她出來玩」,身障小朋友的媽媽只好不斷道歉,藉此測試一般家長是否能感同身受。

願意挺身而出的家長中,有位先生直接勸阻:「太凶了吧!人家腳不方便,妳還這樣!」斥責的媽媽回嗆:「我這樣有錯嗎?」,先生回嗆:「有錯,這不是你家!這是臺北市政府的,妳不能這樣罵人家!」;也有不少家長一開始便理性地跟自己的小孩勸說:「要先讓別人玩」。一位媽媽在得知後,也認為自己的小孩若是慢飛天使,一定也會想要帶他出來玩,應該適時伸出溫暖的手,讓「孩子也有玩的權利」。

研究兒童心理學多年的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老師說到,我們對於跟自己孩子情況不同的小朋友,往往認識不足、缺乏瞭解,而以自我中心的視界來看待,許多有障礙的孩子需要的活動範圍較大,但卻常被忽略掉實際上的需求。其實每個孩子都能展現不同的生命力,來讓我們瞭解與學習;家長不只在教養過程中教育孩子,同時也不斷地被孩子教育著,許多孩子說不定都比我們有資格來成為老師,教會我們包容、體貼以及將心比心,每個孩子身上我們都能學習到不同的東西。身教往往重於任何大道理,我們在教導孩子待人處事時,是否自己也做得盡善盡美、可成為教材了呢?

本文留言

作者Emilio Zhuang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