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國內小百姓若說到他的「車」,通常指的是自行車。北京等地好像叫單車,一輛車一個人。上海叫腳踏車,用腳踏的車子。英文叫bicycle,意思是兩個圓圈----兩個車輪。美國人喜歡簡化字,把它簡化為bike。
近幾年,隨著腰包鼓起,國內許多人都買車了,當然,是汽車。有了汽車,停車問題也就伴隨而來。我國內一個朋友說,常常會碰到這種情況:剛在馬路邊停車,就有人拿著「停車券」上來了:「停車,10元!」當然,也可討價還價,5元也成。令人不爽的是,那地方根本沒有停車需要交費的標識。
二十多年前,我到美國留學,半年多後,買了輛舊車,一千多美元,一個月的獎學金。我那大學不在大城市,印象中沒有付過什麼停車費。後來我搬到西雅圖,發現市中心馬路邊每隔幾步就豎著個停車表(meter),停車要往裡面塞硬幣。美國幾乎所有較大的城市,馬路邊都有這種停車表。價格因地而異,大多數一個考特(Quarter,25美分)一刻鐘,塞滿1美元,可停一個小時。現在,許多地方鳥槍換炮了,停車表可以收信用卡,不用在車裡準備一把硬幣了。
有些馬路沒有這種停車表,停車是免費的,但有時間限制,通常是兩個小時。超過了,很可能吃罰單。「有關部門」如何知道你的車子停車超過兩個小時呢?多年前,採用劃白線的土方法。有「巡查人」駕駛小車,沿途慢慢行駛,在每一輛停在馬路邊的車子的輪胎上劃上白線。過兩個小時,再來巡查,凡是帶有白線的車子,都是超時的,一律開罰單,一張罰單夾在雨刷下。車主遠遠看到雨刷下的紙片,就知道,Damn,吃罰單了。我在西雅圖吃過好幾張此類罰單,記得那時是20美元。拿到罰單後,可認罪交錢給市政府,也可到去市政府要求減免,通常可減去一半。甚至可以上訴,比如停車規定標識模糊不清。多數人是選擇「花錢消災」,寫張支票寄出去。
美國也有「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華人比較在行。在巡查人劃白線後,把車子挪動一下,白線就擦掉了,如此,就可多停兩個小時了。
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現在,很多巡查人劃白線的土工具已經換成革命性的升級版了。一個小盒子握在手裡,一路掃瞄,全都記錄在案。
美國很多公眾地方是免費停車的。如:購物中心,超市,中小學,辦公樓,健身房。但是,到市中心去,幾乎沒有免費的停車處。在高樓大廈下,都有大型車庫(garage),收費不一,通常一小時要3到5美元,一天20美元不能算貴。有的提供優惠,比如,你若是「早起的鳥」(Early bird),就可享受10來美元一天的優惠價。這些車庫都是私人公司的。當然,收費還有有章可循的,不會亂來。
對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來說,停車費是一筆不菲的支出。所以,好多人索性放棄開車了。
美國接近平均一人一輛車。但是,請注意,這是平均數,有的家庭有幾輛車,有的家庭則一輛也沒有。美國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在一些大城市,許多家庭是不開車的。前十五名排名如下。
紐約市,55.7%。
紐澤西市,44.17%。
澤西城,40.67%。
華盛頓首府,36.93%。
哈特福特(康州首府),36.14%。
巴爾的摩,35.89%。
費城,35.74%。
西雅圖,34.91%。
布法羅(水牛城),31.42%。
紐黑文(康州),29.74%。
匹茲堡,29.45%。
帕特森(紐澤西州),29.32%。
芝加哥,28.85%。
舊金山,28.56%。
劍橋(康州),27.72%
我有個學生,說他的紐約老家就沒有汽車,他父母甚至不懂如何開車。住在上述這些城市的居民為何不買車,停車難、停車貴,應該是重要的原因。當然,城市交通的便利提供了「謝絕開車」的基本保障。
在「金星秀」中,金星說她曾去一個公司找老闆要贊助費,臨走時,勢利的看門小姐看到她跟老闆有說有笑,便討好地問:您車子停在車庫哪兒,幫您開過來。金星說,不用,不用。心想「車子栓在大樹上呢」。金星是騎自行車去的。當然,現在她有大汽車,因為要帶三個孩子旅遊。根據讓德國人漢斯百思不得其解的中國政策,他的孩子幾乎一度無法上戶口,因而無法買機票。
我的美國學生,北京、上海都去過,驚嘆地鐵比美國的發達。他搞不懂,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花那麼多錢去買車、養車、付停車費。是為了在飯局上,可以把車鑰匙放在飯桌上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