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屠殺警鐘長鳴(組圖)


死亡之路

【看中國2015年01月28日訊】奧斯威辛,樹梢掛滿潔白的雪花,昔日的囚房銀裝素裹。

但是,世間萬物,什麼都不能掩蓋1940-1945年間這裡發生的慘痛一幕。

一群學生沉默無聲地走出陰森、壓抑的11號樓--「死亡樓」,唯一能聽到的聲音,是他們穿過雪地的腳步聲。

不過今天(1月27日),「奧斯威辛-比克瑙集中營」將再一次傳出納粹「死亡工廠」倖存者的呼喚。200多名當年囚犯將聚集在這裡,紀念蘇聯紅軍解放集中營70週年。

他們的呼喚,正是納粹要永遠扼殺的。

雖然現在集中營的倖存者都已經80、甚至90高齡,但是,其中一些人覺得自己必須返回,趁著現在還有機會,親自為冤魂代言、向下一代講述歷史。

蕾妮•索爾特(Renee Salt)今年85歲,來自倫敦北部,是重返集中營的倖存者之一。

蕾妮說,「50年沒有回過奧斯威辛。10年前第一次回去,很不容易。但是那次以後,我很高興我去了—我埋葬了噩夢。」


囚徒遺物

「從那以後,我回來過好幾次。只要還能走得動,我就會接著來。為什麼呢?現在世界上好多地方還有好多人否認大屠殺。如果我們不發聲,他們怎麼會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事。」

「我很幸運,活了下來。那麼多人都死了……所以,我們才要回來、要說話。」

慘痛記憶

奧斯威辛那一座座囚房,那一段把一百多萬人送入死牢的鐵軌,那一筆90%的死難者是猶太人的統計。無法否認這段慘痛的歷史。

最初,關押在這裡的是波蘭的政治犯、蘇聯戰俘。後來,歐洲各個國家的猶太人被押送過來,納粹要在這裡實施「最終方案」:屠殺歐洲所有的猶太人。

紀念館中的解說介紹了納粹如何把囚犯分門別類:猶太人-黃星,同性戀-粉三角,耶和華見證人-紫三角……各色各樣標誌,決定著各種少數人群將被投入哪一層人間地獄。

70年過去了,奧斯威辛仍然是沉默無聲、無法否認的證詞:人,居然能對人如此不人道。這個地方,每一寸土壤好像都被屠殺玷污。

大屠殺紀念館建於1947年。倖存者希望,這將成為永遠的紀念碑,讓世人牢記死難者、為後代敲響警鐘。

保護歷史

但是,過去好多年,紀念館一直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特別是,許多囚房建立初衷並不是長久性的,修繕保護本身就已經是一項大工程。

此外,最有震撼力的展品—人發、童鞋,也最脆弱。

長期以來,紀念館的資金主要來自波蘭政府的撥款,但是工作人員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保護遺址、防止展品腐爛,另外這裡還有大批重要的檔案材料。多年之後,死難者的親屬仍在查閱。

近來,其他一些機構和個人開始捐助。

不久前,「奧斯威辛-比克瑙基金會」宣布,很快就可以實現募集1.56億美元的目標。捐款來自34個國家,包括德國、美國、波蘭、土耳其和教廷,還有一些私人機構,如斯皮爾伯格的「正義之人基金會」。

200公頃的遺址、155座建築、300座廢墟、大量的檔案、實物。穩定的資金來源使紀念館有史以來第一次有可能規劃長期的保護方案。

每年,150萬人來這裡憑弔死難者、回憶歷史。保護方案的宗旨,是要確保在今後幾十年內,集中營仍然存在、參觀者仍然可以來參觀、並且有所收穫。


地獄之門

強大共鳴

70年過去了,奧斯威辛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象徵。

今年的解放紀念日,正好趕上歐洲許多國家猶太人面臨新的擔憂,反猶事件越來越多。

不久前在巴黎的恐怖襲擊當中,《查理週刊》的漫畫家和記者、以及幾名猶太人被伊斯蘭極端分子殺害,後來,法國和其它一些地方發生針對清真寺、穆斯林的報復性攻擊。

在聚集在集中營的許多人看來,奧斯威辛「絕不重演」的信號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更加切實、更有必要。

面臨移民大潮衝擊的許多歐洲人正在尋求定義自我、重申自己的價值觀念、呼籲國內的少數教派證明對東道主的忠誠。

此時此刻,比克瑙紀念碑上的那行字—「讓這個地方成為絕望的哭喊、人類的警告」,再次激發震人心魄的共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蘇平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