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與念斌:不同制度不同命運(圖)
2014年11月24日,美國大陪審團宣布對威爾遜警官的裁決後,美國密蘇里州弗格森的一些建築遭人為縱火。警察把失火的建築與人群隔離開來。
【看中國2014年11月26日訊】美國中西部密蘇里州小鎮弗格森騷亂再起。大陪審團裁決不對該鎮開槍打死黑人青年布朗的白人警察威爾遜提出起訴。當地支持布朗的民眾對裁決非常失望,遂上街抗議,損毀車輛。警方則向他們發射催淚瓦斯。歐巴馬總統講話,希望大家能理性對待陪審團裁決。在太平洋對岸,中國福建平潭島居民念斌,被誣殺人蹲監八年後被判無罪,但最近又被當地公安列為「嫌疑人」而限制人身自由。這一動一靜反映出美中兩國法律實踐的重大區別。
美聯社週二上午報導,弗格森上午發生十幾家商店被人縱火的消息。另外,當地還響起槍聲,消防隊無法出車。示威者還砸了警車和附近建築物的窗戶,並搶劫了商店,焚燒了商店。 警方施放了催淚瓦斯,驅散騷亂人群。美國時間週一夜間,陪審團作出不起訴威爾遜的裁決,歐巴馬深夜發表講話,呼籲民眾保持冷靜和理性。
美國和西方大媒體立刻將其做成重大新聞發出。在中國,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環球網、中新網、中國日報網等許多媒體都在第一時間推出這一消息和事態最新發展。
今年8月9日,威爾遜在巡邏中和布朗發生衝突,開槍將後者擊斃,引起當地非洲裔居民的憤怒並釀成巨大風波。八月以來,密蘇里州大陪審團一直在就此案進行研究和磋商直到週一晚間作出裁決。
在美國司法制度中,案件(刑事和民事)的審理可選用陪審團審理,陪審團的決定是該案(初審一審)的最終決定。陪審團成員由法庭和檢辯雙方(律師)從當地公民中隨機選出,並經嚴格過濾以排除種族、性別等因素的歧視。從法律角度來看,弗格森非洲裔居民在陪審團決定後所抗議和示威的對象,是陪審團制度,而不是威爾遜個人,因為,是陪審團決定了威爾遜的命運。
中國媒體(新華網11月25日)報導援引CNN民調說:在美國54%的有色人種認為威爾遜應被控謀殺,23%白人持有這種看法;38%白人認為威爾遜應被判無罪,15%有色人種持這種看法。
不過,據密蘇里州司法當局全案情報告說:布朗有犯罪前科(先前基於保護未成年人沒有公布),且這次在和威爾遜發生肢體衝突時,毆打了警察並試圖奪槍最後遭威爾遜擊斃。
八月上旬威爾遜射殺布朗案出來後,中國媒體一度密集發表評論,認定是美國人權出了大問題---美國有史以來的種族歧視問題。不過,這次大陪審團作出決定後,中國媒體只是報導了新聞,相應的評論還沒有隨之而出現。
福建死刑犯冤民念斌,脫罪後再次被列為嫌疑人
在太平洋那一端,福建距離臺灣新竹最近的島嶼平潭,當地居民念斌再度遇到麻煩。念斌這個名字對許多法律人並不陌生。2006年,念斌鄰居有人中毒而死,警方認定念斌作案將其逮捕提起公訴。後當地中院高院多次判其死刑,直到2010年10月,北京的最高法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駁回福建死刑判決,要求重審。
2011年5月,福建高院撤銷死刑判決發回福州中院重審。百度百科說,但福州中院「在沒有新事實新證據」情況下,11月24日再度判處念斌死刑。三年後,也就是弗格森案出來的今年8月22日,福建高院作出終審裁決,撤銷福州中院裁決,判處念斌無罪。
但是,坐了八年冤獄的念斌,並沒有因此成為自由人。上週,念斌姐姐念建蘭在其微博說,念斌再度被地方公安控制,成為沒有坐牢的囚犯。當地公安(平潭公安法制大隊長吳勇)給出的理由是:你弟弟涉嫌犯了什麼罪,你不清楚?
念建蘭在其微博中說:弟弟無罪釋放,炮製冤案的公安無一人被追責。弟弟11月14日去辦護照被拒說是信息沒有更新。姐姐今天再去問,辦理手續的陳科長說:平潭公安從9月1日對念斌實行布控。有記者問平潭公安局長陳昌明,他說不知道此事。姐姐憤怒質問:這是怎樣的無法無天?9月1日布控誰下的命令,這無罪釋放打誰的耳光?
中國不少媒體(主要是電子媒體)都報導了念斌再被「布控」的消息。不過,沒有媒體提到當地公安為何再度將念斌列為嫌疑人。互動百科的「念斌」詞條中說,2014年9月(密蘇里大陪審團正緊張研究威爾遜案時),平潭縣公安局已對念斌投毒重新立案偵查。一個人可以兩次因為同一案件被起訴?這裡涉及到程序正義和重大法律法理原則問題。
法律中的一罪不兩判原則
在美國,任何刑事案子,不管案情重大與否,被告不能因同一罪名而兩次受審,因為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五條規定,「人民不得為同一罪行而兩次被至於危及生命或肢體之處境」(double jeopardy )也就是一般通俗語言所說的「一事不再理」、「一罪不二罰」,對於一個罪行,刑事起訴只以一次為限。因此,無論辛普森案還是任何重大刑事案,整個刑事審理程序只能走一次,不能重複。當然,原告一方可以通過民事案的審理,要求得到經濟賠償。
在中國法律中,有無此條款?京華時報(2010年10月19日)報導:有犯罪前科的人刑滿釋放後與普通公民享有同樣的權利,蘭州警方盤查在網吧上網的兩勞釋放人員違背了刑事司法中的「一罪不二罰」的基本理念。
報導說,罪犯在服刑結束後已經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價,不得再次因同一罪行遭受審判或處罰。兩名網友在網吧上網並未觸犯任何法律,警方對其的「預見性」執法既不遵循法理也不合乎 人情,不但難以起到預防犯罪的效果反而可能使得前科人員產生破罐破摔心理增加再次犯罪的機率。
顯然,犯罪服刑人員獲釋後尚不得一罪兩罰,冤獄得到昭雪的無辜百姓,更不得無罪兩罰。
雖然中國刑事訴訟法無相應條款,但有法律人在法律解釋中說,一罪一罰原則是中國刑法的基本原則之一。中國法律一開始並無具體條款說明司法實踐中是奉行有罪推定還是無罪推定原則,但改革開放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法律人(包括司法當局)認為,中國司法實踐是(應該)奉行無罪推定原則。同理,在司法實踐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法律人意識到,公平正義只有通過一罪一罰才能得到體現和伸張。
中國18屆4中全會通過了依法治國的決定,習近平、周強等中國法律界最高領導人也多次說:要讓人民群眾在每個案子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同理,如果不能實行一罪一罰原則,那麼,弗格森警察威爾遜的案子就可能被推翻,下一次再審,他就可能會被判有罪。所幸的是,一罪不兩罰,是美國憲法所規定的民權,任何法庭或相關司法機關,不得逾越這個界限而枉法。
順便說一句,2014年8月22日福建高院就念斌案作出終審裁決第一條就是:撤銷福州中院2011榕刑初字第104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這就是說,即便是民事訴訟,當地警方也不得找到念斌頭上,除非他又犯了新的案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