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編程隨想:對「非暴力革命」的種種誤解(圖)

作者:編程隨想  2014-10-26 08:2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看中國2014年10月26日訊】誤解之1——「非暴力革命」能成功是因為獨裁者的善良和仁慈(寄希望於獨裁者善良)

這種誤解大概是最普遍的,至少在俺博客的留言中,最經常看到這種(關於「非暴力抗爭」的)誤解。

不得不說,持有這種觀點的人,正應了咱天朝「江太上皇」的一句名言——圖樣圖森破。當某人用「善良」、「仁慈」之類的字眼來評價一個獨裁者,就已經充分暴露出此人在政治上的幼稚和膚淺。

一個政客要想成為獨裁者,需要在官場鬥爭中搞掉數不清的競爭對手。有了這樣的人生經歷,這種人是毫無「良心」可言的。當面對革命時(「非暴力革命」也是「革命」),當自己的寶座受到威脅時,獨裁者是【絕對不會】以「良心」或「仁慈」來作為自己的決策依據的。

有些天真的同學可能會問:「那為啥有的獨裁者沒有對非暴力革命進行血腥鎮壓?」

俺的回答是:在某些成功的非暴力革命中,獨裁者沒有作出血腥鎮壓的舉動,大致有如下兩種情況(這兩種情況都跟「良心」【無關】):

1、不是因為獨裁者善良或手軟,而是因為獨裁者經過權衡利弊之後,覺得鎮壓對自己更不利,所以沒有鎮壓

舉例——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

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首開記錄的是突尼西亞。當時的突尼西亞總統阿里並沒有進行血腥鎮壓,而是攜家眷和巨款落荒而逃。

如今看來,阿里的舉動是精明。他的老鄰居——利比亞的卡扎菲——對民眾進行血腥鎮壓,結果捏——不但自己死無全屍,還拉上好幾個兒子陪葬。

2、獨裁者其實想鎮壓,但是命令無法貫徹

舉例——蘇聯的八一九事件(八月政變):

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比較複雜,俺只簡述一下經過。想看詳情可參見「維基百科詞條」。

此事發生在1991年,當時蘇共高層分三派:以蘇聯總統(當時已經改稱「總統」了)戈爾巴喬夫為首的「中間派」,以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為首的「保守派」,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為首的「激進派」(因為俄羅斯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所以葉利欽的權力也不小)。

戈爾巴喬夫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進行溫和的改革,導致保守派很不爽。於是保守派的高官成立了一個政變集團,策劃了大半年之後,在8月19日發動政變,把戈爾巴喬夫軟禁在克里米亞的度假別墅。政變集團成員包括了:副總統、總理、國防部部長、國防部副部長、內務部部長、克格勃主席......(基本上囊括了所有強力部門)。國防部長調正規軍(第2近衛摩步師、第4近衛裝甲師、某傘兵部隊......)進駐莫斯科,控制各個要害部門。

在軟禁蘇聯總統之後,政變集團的主要目標是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激進派頭頭)。在19日當天,葉利欽以及追隨他的「激進派」高官大都待在俄羅斯議會大廈(俗稱「白宮」)。本來正規軍應該攻佔白宮的,但是那兩個師長居然抗命,按兵不動。更有甚者,第2近衛摩步師麾下的某個坦克營居然調轉炮口,保衛白宮(後來有一張很著名的照片,是葉利欽站在坦克上演講,那輛坦克就隸屬於這個坦克營)

第二天,政變集團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要求特種部隊去攻打白宮,擊斃或者活捉葉利欽。當時蘇聯最好的特種部隊是「阿爾法小組」,第二好的特種部隊是「維姆佩爾小組」(這兩個都隸屬克格勃,而克格勃主席是政變集團成員)。但是捏,這兩支特種部隊的指揮官(一個是少將、一個是上校)竟然都抗命。政變集團傻眼了。

到了第三天,政變集團的骨幹知道大勢已去,政變流產了。之後不久,葉利欽宣布取締蘇共(宣布俄羅斯境內的共產黨是非法組織)。

順便說些題外話:

葉利欽早在競選俄羅斯總統之前,就公開退黨,所以他才有底氣宣布:「俄羅斯境內取締蘇共」。很多人誤以為戈爾巴喬夫是蘇共垮臺的主要推手——其實是葉利欽而不是戈爾巴喬夫。

還有不少天真的網民在幻想:朝廷高官中會出現葉利欽這樣的人物,來實現自上而下的變革。為啥俺說這是【幻想】?只需問一個簡單的問題:如今天朝的高官,有誰敢於像葉利欽那樣公開宣布退黨的?有嗎?!

補充說明:

本小節舉了印尼和蘇聯的例子,是為了反駁「對非暴力革命的誤解」。並不是想把印尼或蘇聯的模式照搬到中國——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所以很多經驗只能參考借鑒,而不能照搬。

誤解之2——「非暴力革命」能成功是因為統治集團中某些人的善良和仁慈(寄希望於統治集團成員善良)

這種錯誤的性質,其實跟前一種差不多。

俺再來舉一個例子——1997年的印尼革命。

(這個例子在本系列的前一篇《為啥俺不看好「暴力革命」的方式?》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再重複嘮叨了)

在印尼的這個例子中,獨裁者蘇哈托之所以倒臺,是因為:當他下令進行血腥鎮壓的時候,以維蘭托為首的印尼軍方高層抗命(不同意鎮壓)。結果其他政府高官發現蘇哈托連軍隊都調不動,也紛紛跟他劃清界限。於是,蘇哈托在獨裁32年之後,竟然在一星期之內戲劇性倒臺。

「以維蘭托為首的印尼軍方高層」,為啥要抗命捏?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不忍對首都雅加達的大學生開槍?顯然不是。

請允許俺稍微跑題一下,說說印尼的「東帝汶獨立運動」。

東帝汶原本屬於葡萄牙殖民地。1975年,葡萄牙宣布放棄海外殖民地,東帝汶就獨立了。結果獨立9天之後,被印尼吞併。從1975年到1999年這24年間,印尼軍方為了鎮壓東帝汶的反抗運動,殺了好多人(參見「維基百科詞條」)。尤其是1991年還發生了震驚世界的「聖克魯斯大屠殺」——印尼軍方在光天化日之下,開槍打死「和平集會的民眾」多達271人。這些發生在東帝汶的血腥暴行,前面提到的印尼軍方高層(包括維蘭托)都直接參與策劃和指揮。

難道說這些軍方高層,1991年還在製造沒人性的大屠殺,到了6年之後的印尼革命,他們突然變得善良了,不忍心對民眾開槍了。這顯然說不通嘛。

俺來解釋一下為啥會這樣。其實1997年的印尼革命,那些軍方高層依然是殺人不眨眼的屠夫。他們對蘇哈托抗命,並不是因為仁慈或手軟,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判斷出來,蘇哈托前途不妙,所以他們要重新站隊。以維蘭托為例,因為他抗命(拒絕鎮壓學生),在蘇哈托倒臺後,他可以很舒服地繼續當國防部長。作為對比:蘇哈托的女婿普拉博沃(陸軍戰略後備軍司令),因為始終站在蘇哈托這邊,蘇哈托倒臺後,他也被撤職。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是否開槍鎮壓,主要還是基於官場上的考慮(站隊、政治利益),而不是基於仁慈或同情心之類的。當他們發現抗命對自己的仕途更有利,自然會選擇抗命。

誤解之3——「非暴力革命」是以卵擊石(覺得這是白白送死)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誤解。

很多人以為「非暴力」的方式必定是軟弱的方式。其實不然。

「非暴力抗爭」這種形式,表面上看貌似軟弱,但卻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摧毀性;相反,獨裁政權表面上看貌似強大,但是內部卻有很多軟肋。用「非暴力革命」對抗殘暴的獨裁政權,經常能起到【以柔克剛】的效果。

這可不是俺拍腦袋空想滴,歷史上已經有太多成功的案例(參見本系列前面的博文《回顧「最近50年的革命史」》)。

說到「獨裁政權的軟肋」,其實有很多,俺簡單列舉幾個:

1. 統治集團的分化/分裂

不論是個人獨裁還是寡頭獨裁,政府高層都會有一個統治集團。這個統治集團內部,也會有勾心鬥角。一旦爆發嚴重的政治危機,統治集團內部的人將面臨某種類似「囚徒困境」的博弈。而這種博弈很容易引發統治集團的分裂甚至解體。(有空的話,俺會普及一下博弈論的常識)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參見前面提到的印尼和蘇聯的例子。大部分成功的非暴力革命,都出現了統治集團的分裂。

補充說明一下:

統治集團的成員因為陷入「囚徒困境」而導致統治集團分裂,【不等於】統治集團的成員有良心/仁慈。這種高層分裂,還是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來作出決策。

2. 官僚集團的低效/不作為

獨裁程度越強的國家,其政府中的官僚作風會越嚴重。很多官員會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整個政權的利益。

舉例——薩達姆政權

當年伊拉克的獨裁者薩達姆很殘暴,導致手下養成一種「報喜不報憂」的風氣。結果在第二次海灣戰爭期間,由於手下總是「報喜不報憂」,當美軍已經逼近巴格達,薩達姆依然被蒙在鼓裡。(雖然薩達姆不是被「非暴力革命」推翻的,但是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獨裁政權內部的官僚作風會導致的問題)

3. 對傳媒/輿論的失控

獨裁政權通常需要進行嚴格的信息控制(信息控制是洗腦的基礎),以此來確保民眾的服從(不妨想想北朝鮮)。

但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大部分國家(包括天朝)都進入了信息時代,徹底的消息封鎖變得越來越難。

雖然天朝精心打造了一個 GFW,但是會翻牆的網民越來越多了(對這點,俺深有體會);翻牆人數猛增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朝廷的「信息控制」在不斷弱化。其實朝廷新任掌門人習包子,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他在去年的「819談話」中強調說: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那次講話的內容可參見「這裡」)

(獨裁政權的軟肋肯定不止這幾個,限於篇幅,就不逐一細談了。本系列後續的博文,還會再聊到這個話題)

另外,要想最大化「非暴力革命」的效果,並不是簡單鼓動民眾上街,就了事的。

為了儘可能擴大影響,為了儘可能讓統治集團分化,為了儘可能降低被血腥鎮壓的風險,需要有謀略、有策劃、有宣傳鼓動、有組織工作。關於這方面,前人已經總結了很多實際運作的經驗,尤其是美國佬吉恩·夏普撰寫的《從獨裁到民主——解放運動的概念框架》——此書堪稱「非暴力革命的聖經」(俺的網盤分享了中英文電子版)

這部分是「非暴力革命」的關鍵,俺會在後續博文重點介紹。

誤解之4——「非暴力革命」太慢(覺得效率低)

恰恰相反——「成功的非暴力革命」通常比「成功的暴力革命」更快(效率更高)。

其實俺在本系列的前一篇已經分析了「暴力革命」的諸多缺點。如果要通過武裝鬥爭來推翻政權,往往需要漫長的時間週期。首先,要招募並訓練一支有效作戰的隊伍,絕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然後,還要花時間建立一個根據地以便站穩腳跟。凡此種種,起碼要耗費幾年甚至十幾年。萬一不順利,要麼被鎮壓,要麼演變為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如果你留意一下最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暴力革命(「軍事政變」不算),耗時都很久,而且勝算不高。像古巴革命已經算是暴力革命中的「閃電式」了,從一開始組建隊伍到最後佔領首都,也耗時6年(1953-1959)。另外,像斯里蘭卡的泰米爾猛虎組織,打了37年的仗,鼎盛時期曾經攻佔全國第二大城市賈夫納,並擁有自己的海陸空三軍,但最後還是被政府軍滅了。

反觀「非暴力革命」,如果能成功的話,要迅速得多——許多成功案例都沒有超過「一個季度」。快的話僅僅幾天(比如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鵝絨革命」,歷時一週)。當然啦,也有耗時較長的非暴力革命(比如南韓推翻軍人獨裁的民主運動,幾乎貫穿整個80年代)。

補充說明:

本小節提到別的國家「非暴力革命」迅速成功的先例,並【不等於】「俺認為天朝也會迅速成功」。天朝的非暴力革命,結果會如何,取決於很多因素。本系列的後續博文再來細談。

誤解之5——「非暴力革命」不適用於極權國家 / 「非暴力革命」不適用於共產黨國家

這兩種說法比較類似,俺放到一起來反駁。

老實說,這兩種觀點的謬誤很明顯。俺只需舉幾個反例,就能體現出這兩種說法的破綻。

舉例1——上世紀90年代末的東歐劇變

當時有一系列的共產黨政權崩潰——全部都是經由「非暴力革命」完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羅馬尼亞革命」——以「非暴力革命」開端,獨裁者動用軍隊血腥鎮壓,導致這場政治變革以「暴力革命」成功收尾(在下面的章節,俺還會詳細介紹羅馬尼亞的事情)。

舉例2——蘇共垮臺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俺強調了關於「革命」的幾個基本概念(記性不好的同學可以再去複習一下)。

1991年蘇共垮臺,就屬於「自上而下的非暴力革命」。說它是「革命」,因為蘇聯的政治體製出現根本性變化(一黨專政被廢除、馬列主義被拋棄);說它「非暴力」,因為整個過程不是以武裝鬥爭為主,也幾乎沒啥傷亡(有3名年輕人在政變期間死於流彈,另有幾個蘇共老頑固選擇自殺)

在解體之前,蘇聯顯然是一個共產黨國家,而且還是馬列主義陣營的「老大哥」。

誤解之6——「非暴力革命」只適用於小國,不適用於大國

這種說法不值一駁。參見蘇聯和印尼的例子。

很多人誤以為印尼是小國,其實印尼的人口在全球排名第四,國內有300多民族。至少從「人口」和「國土面積」而言,印尼【不是】小國。

誤解之7——「非暴力革命」不夠徹底

首先,「非暴力革命」和「暴力革命」都屬於「革命」。在變革的程度上,都比「改良」徹底。(如果不徹底,就沒資格稱為「革命」)。

至於「非暴力革命」和「暴力革命」,哪一種更徹底,這是無法一概而論滴。一場革命是否徹底,主要看革命的「政治訴求」是咋樣的,跟革命的形式(「暴力」還是「非暴力」)【沒有】關係。

誤解之8——搞「非暴力革命」就完全不能使用武力

這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誤解。其實本系列的第5篇《掃盲「非暴力抗爭」》中,就已經解釋過這個問題,這裡再囉嗦一下:「非暴力革命」指的是「【一開始】不以暴力(武裝鬥爭)作為主要手段」,但是某些情況下(比如遭到血腥鎮壓),「非暴力革命」有可能轉為「暴力革命」(以暴力方式收場)。

舉例——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在1989年之前,羅馬尼亞不但是一個共產黨國家,而且是一個典型的極權主義國家。獨裁者齊奧賽斯庫統治的24年間,大搞個人崇拜,並且還大權獨攬。他擔任的職務至少有: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共和國總統、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愛國衛隊總司令、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主席......

他的親屬也都身居高位:比如他老婆名義上是第一副總理,實際是「超級總理」,黨內排名第二(不僅讓人想起江青那個婆娘);他的3個弟弟在軍中擔任要職;他兒子也當上政治局候補委員......(以上這些可不是俺瞎掰滴,請看天朝喉舌新華網的報導,鏈接在「這裡」)

1989年,共產主義陣營逐漸瓦解(很多國家都轉型為多黨制)。但是齊奧賽斯庫並沒有體現出任何政治改革的跡象。本來就普遍存在的不滿情緒,開始加劇。當年12月16日,西部大城市蒂米什瓦拉發生警民衝突,警察開槍打死數人。此事稱為「蒂米什瓦拉事件」,全國民眾的不滿情緒開始達到「爆發前的臨界點」。

齊奧賽斯庫也不是白痴,他當然察覺到民眾極度不滿的情緒。12月21日,他在首都廣場召集大規模的民眾集會(動員超過10萬人參加)。在集會上,齊奧賽斯庫親自演講,一邊鼓吹自己的政績,一邊指責「蒂米什瓦拉事件」是歐美敵對勢力的蓄意破壞。(這種口徑是不是跟咱們天朝很像?)演講到一半,廣場中不知道是誰突然喊了一嗓子「打倒齊奧賽斯庫」,於是有成千上萬的人跟著喊了。現場維持秩序的保安部隊(相當於咱們的武警)見場面失控,對現場民眾開槍射擊,造成大量傷亡。當時正在進行電視直播,全國民眾都看到這一幕。

齊奧賽斯庫發現保安部隊已經無法維持局面,要求國防部長米列亞調兵進首都戒嚴(實際上就是效法天朝,準備「血洗」)。米列亞抗命。第二天,米列亞突然死亡(有人說是自殺,有人說是被齊奧賽斯庫滅口)。國防部長之死導致軍方分裂,大量的軍官和士兵倒戈。反抗齊奧賽斯庫的各方成立「救國陣線」。羅馬尼亞陷入短暫的內戰。齊奧賽斯庫逃離首都。

僅僅一天之後(12月23日),逃亡中的齊奧賽斯庫被民眾舉報並遭逮捕,關押在「救國陣線」控制的軍事基地;效忠於齊奧賽斯庫的保安部隊企圖劫獄,幸好沒成功。由於擔心夜長夢多,「救國陣線」於12月25日判處齊奧賽斯庫死刑,就地槍決,屍體拿出來示眾。內戰結束。

之後,羅馬尼亞取締共產黨,實現多黨制和民主化轉型。2004年加入北約、2007年加入歐盟。

誤解之9——「六四運動失敗」說明「非暴力革命」在中國行不通

這種說法貌似也很有市場,不止一次聽到過。此觀點存在如下幾個謬誤:

謬誤之一

拿「六四運動的失敗」來論證「非暴力革命的行不通」,屬於概念性錯誤。因為「六四運動」屬於「改良」而不是「革命」。這兩者的性質迥異,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謬誤之二

此觀點包含某個潛台詞——「既然中共會動用軍隊鎮壓六四,同樣也會動用軍隊鎮壓未來的非暴力革命」。

俺覺得這個潛台詞的推理有問題。

如今的天朝跟1989年的天朝,權力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了。當年之所以能調動大軍進京戒嚴,靠的是矮鄧在軍中的威信。比如戒嚴令公布後,以蕭克、張愛萍為首的七個開國上將聯名上書,反對戒嚴(此事參見李銳寫的《紀念胡耀邦》)。但因為矮鄧是一把手(當時的趙紫陽總書記只是【掛名的】一把手),鄧堅持要調兵,這些軍中元老也沒轍。順帶提一下:即便牛逼如鄧太上皇,在下決心調兵進京之前,他也猶豫了很久(再次嘮叨:他的猶豫跟「手軟」無關)。為啥鄧太上皇會猶豫捏?俺來解釋一下:要知道,野戰部隊的武器裝備和戰鬥力遠高於中央警衛局。萬一有某個軍官圖謀不軌,只要一個團的兵力就足以拿下中南海。鄧太上皇的猶豫,在於「擔心發生兵變」。

再來看如今的習包子,對軍方的掌控力,顯然不如鄧。萬一再發生類似「六四」的政治風暴,會出現如下幾個變數:

1. 習包子能否調得動這麼多部隊進京?這是變數之一
六四的時候,老鄧還沒死,就已經有高級軍官抗命(比如38軍的徐勤先軍長),拒絕帶兵戒嚴。習包子的威望不如老鄧,說不定會有更多拒絕調兵的高級軍官。

2. 進京之後,是否會出現嘩變?這是變數之二
羅馬尼亞革命成功,靠的是部分軍隊倒戈。

3. 即便軍隊不倒戈,是否會消極抗命?這是變數之三
比如蘇聯的819政變,軍隊消極抗命,使得蘇共保守派的政變流產(別忘了:蘇聯跟天朝一樣,也是長期強調「黨指揮槍」,咱們的「政委制度」就是從蘇聯學來的)

這三個變數,只要出現任何一個,歷史的走向就跟1989年完全不同。而且「這三個變數」僅僅是「軍事方面的」。如今跟1989年相比,還有很多其它的不同之處——比如現在是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傳遞是雙向,多對多),而1989年的傳媒主要靠電視和電臺(信息傳遞是單向、一對多)。信息媒介的不同,對政治事件的歷史走向,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版權聲明
本博客所有的原創文章,作者皆保留版權。轉載必須包含本聲明,保持本文完整,並以超鏈接形式註明作者編程隨想和本文原始地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