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草鞋別名「不借」(圖)

 2014-06-22 17: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草鞋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相傳為黃帝的臣子不則所創造。大約從漢代起,草鞋開始有了一個別名:「不借」。例如《古今注》中就寫道:簡樸的漢文帝曾經「履不藉以臨朝」。

草鞋為何別名「不借」,大致有三種說法。據《五總志》一書的解釋是:「不借,草履也,謂其所用,人人均有,不待假借,故名不借」。大意是說:草鞋以草作材料,非常經濟,平民百姓人人都能自備,故而不需借別人的草鞋。

而據《字詁》「不借」條的解釋:「不借,草履名。按《齊民要術》乃作‘不惜’,初以為其字有誤,諦思之,當以‘不惜’為正。蓋因此物極賤,雖履泥濕地亦不之惜,故以為名。乃知字作不借,其誤已久矣。謂不須假借,義殊無謂」。按這種說法,因為草鞋太便宜,故而不必珍惜,「不借」乃是「不惜」的誤寫。

此一解釋,在我看來有所不妥,古人向來勤儉節約,社會上應沒有草鞋便宜就不用愛惜的風氣存在。且《齊民要術》一書寫作時間為南北朝時期,遠遠晚於漢代,其中的「不惜」應當是「不借」的誤寫才對。

第三種解釋,則來源於一個神仙故事。據《致虛閣雜俎》記載,古時,有位被稱為「鳳子」的仙人想要度化一個人成仙,於是就扮作一個農夫居住在他旁邊,成為他的鄰居。

一日天降大雨,道路泥濘,那人便向鳳子借草鞋。不料鳳子卻說:他人草鞋可借,唯獨我的草鞋是不借的。那人一聽便怒火中燒,對這極便宜的東西,你都如此吝嗇,於是破口大罵鳳子。鳳子聽後嘆了一口氣,知道此人無法度化,失望的把草鞋丟給他,自己則變化成了一隻仙鶴飛走了。那人才知道因為自己一時的怒火,竟失去了成仙的機會。從此後世的人們都把草鞋稱為「不借」,以此來紀念此事。

無論草鞋因何被稱為「不借」,我想鳳子仙人的這則故事都在提醒著人們:心態要好,一定要能克制怒火,不要隨意發脾氣,更不能輕易辱罵他人。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