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蓮子文化(組圖)

說到蓮子,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年臘八家家戶戶熬的臘八粥,都有蓮子的身影。其實在我國,蓮子、荷藕文化歷史悠久,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藕」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藕」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藕開始了進一步的瞭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藕主要的分布區域。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發現室內台面上有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這說明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藕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荷藕文化的產生發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蓮子就有著深厚的感情,有關蓮子的詩文也非常豐富。古代就有很以蓮子為題材的名詩佳作,至今仍廣為流傳。以下列舉的是幾首比較有名的古詩詞。

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西槳橋頭渡。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開門郎不至,出門採紅蓮。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杆頭。

欄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採蓮子

船動湖光灧灧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

西洲曲

南朝民歌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樂府體

曹鄴

蓮子房房嫩,菖蒲葉葉齊。

共結池中根,不厭池中泥。

採蓮子

皇甫松

船動湖光灧灧秋,

貪看年少信船流。

無端隔水拋蓮子,

遙被人知半日羞。

竹枝

皇甫松

斜江風起動橫波,

劈開蓮子苦心多。

怨王孫

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

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

說不勁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

青露洗、蘋花汀草。

眠沙鷗鷺不回頭,

似也恨、人歸早。

九張機

南宋無名

四張機,咿啞聲裡暗顰眉。

回梭織朵垂蓮子,

盤花易綰,愁心難整,

脈脈亂如絲。

梁公子

李賀

風采出蕭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蓮子熟,洗馬走江沙。

御箋銀沫冷,長簟鳳窠斜。

種柳營中暗,題書賜館娃。

月漉漉篇

李賀

月漉漉,波煙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別江木。

粉態夾羅寒,雁羽鋪煙濕。

誰能看石帆?乘船鏡中入。

秋白鮮紅死,水香蓮子齊。

挽菱隔歌袖,綠刺罥銀泥。

漁家傲

歐陽修

荷葉田田青照水

孤舟挽在花陰底

昨夜蕭蕭疏雨墜

愁不寐

朝來又覺西風起

雨擺風搖金蕊碎

合歡枝上香房翠

蓮子與人常廝類

無好意

年年苦在中心裏

房家夜宴喜雪戲贈主人

白居易

風頭向夜利如刀,賴此溫爐軟錦袍。

桑落氣薰珠翠暖,柘枝聲引管弦高。

酒鉤送盞推蓮子,燭淚粘盤壘葡萄。

不醉遣儂爭散得?門前雪片似鵝毛。

除了以上蓮子詩歌以外,還有一個比較經典的勵志故事:朱熹與蓮子

故事講的是:在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在他14歲那年,因父親去世,便投身於五夫裡的劉子羽,此後就在武夷山前後生活了近四十多年,並在武夷山完成了他的理學思想,這一思想成為封建社會後期統治者正統思想。因此有前有孔子後有朱熹之說。

少年的朱熹牢記嚴父遺訓發奮苦讀,從不懈怠,一有空閑時間就幫助母親施肥種菜,減輕母親的負擔。而深明大義、品行慈祥的朱母朱夫人卻從不讓兒子分擔家務,以免耽誤兒子的學習。

五夫裡依山伴水,碧水丹山,這裡還同時盛產建蓮聞名。方圓十幾里的蓮田,每逢炎夏,便散發陣陣清香,亭亭玉立的蓮花爭相怒放,紅白相間,十分動人。少年朱熹喜歡夾著書本走在林蔭道旁,面對蓮田高聲誦讀先師兼理學奠基人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蓮花之君子者也…….」他從書本中從小就養成了「花之君子」——蓮花一樣的美德。他矢志做學問,淡泊名利,終於成為我國一代文化巨人。

朱熹在40歲以後,在回憶這段少年生活的經歷時曾留下了他對母親的回憶。有一年的夏天酷熱難當,朱熹像往常一樣的林蔭道旁讀書,朱夫人在百忙之中煮了碗蓮子湯,遠遠地叫著他的小名找了過來,朱熹慌忙放下手中的書,接過蓮子湯,又端到母親面前,愧疚地說:「母親,您每天操勞到晚,還是您先喝吧!」望著這聰明懂事的孩子,母親感慨萬分,夫君去世,母子相依為命。孩子在五夫裡劉、胡二位先生的教誨下,學業大進。想到這朱夫人對朱熹道:「孩兒,蓮乃花之君子,它的渾身都是寶,建蓮是朝廷貢品,一直供皇上享用,百姓也可自種自享,這樣看來,君王庶民均為一體,孔孟之道存與其中。蓮藕是人們喜愛的佳餚,還可製成藕粉。荷葉味苦,但清熱解暑,荷葉還可供觀賞。此中的用處,你應該都知道,做人也該如此,要做有用的人,像蓮花一樣做正人君子。」朱熹接過母親手上這碗蘊涵著做人道理的蓮子湯,細細品位著,思索著。

朱夫人慈祥地看著兒子,心中百感交集地說:「蓮子,心是苦的,抽掉蓮子心,它卻甘美無比,甘味雋永無窮啊!」朱熹品嚐著蓮子湯,也細細品位母親這番意味深長的話語沉思良久,終於悟出此中之意:蓮子,即憐子也,慈母憐子的心是苦的,待日後學有所成時,那慈母的心就像抽掉苦心的蓮子一樣,變得甘美無比了。我應當發奮讀書,用以報答母親的這份養育之苦心。「從那以後,朱熹更加廢寢忘食地求學上進,常常苦讀直深夜。朱熹19歲時就榮登進士。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