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風青楊:中國男人要結婚得像牛馬一樣幹活?

 2014-05-10 07: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5月10日訊】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5月4日以《中國男人為了結婚像牛馬一樣幹活》為題報導稱,由於重男輕女思想導致的墮胎現象和國內激烈競爭,中國年輕男性很難找到生活伴侶。中國男人現在受到女性的同情。調查顯示,70%中國女性認為,經濟條件在擇偶問題上具決定作用。有房、有車、有穩定職業和可觀收入的中國男性才能找到!一女孩說,「我挺同情同齡男性,他們壓力非常大。」(參考消息網)

是啊,近幾年來「雙十一」光棍節一年比一年熱鬧。也許在婚齡男女明顯失調面前,討著老婆將不再是中國男人的義務和責任,而是一種難得的福利。如果說在此之前多數中國男人還在為討個好老婆而發愁,而現在和能夠預見的將來呢,不要說討個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好老婆,就連能不能夠討著老婆都成了問題,好和壞還只是量的差別,而有還是沒有卻是質的區別!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每個男人似乎都揹負著許多東西,從少年時更好的大學、青年時更美的女友、畢業後更好的工作、更大的房子、更讚的車子、更賢惠的妻子、更有前途的職位、更優秀的孩子……男人們一直背著這許多一路狂奔,甚至來不及喘息,看著街上忙忙碌碌川流不息的人群,年輕人們有一張類似的臉——疲憊、焦慮、奔忙。在這樣一個為生存而奔走的年代,中國男人很累,精神上「亞歷山大」。

對於很多沒結婚的男人來說,不結婚就是「有問題」,在周圍人的眼光就逼你自卑,哪來的快樂?而且他們常被父母逼婚、丈夫娘要房子這等事壓的快喘不過氣。即使結婚了也很少有快樂的,當下很多人把家庭弄成了男女一比高下的戰場。為錢,為孩子教育、為一點點雞毛蒜皮的事吵得不可開交。丈夫若是沒本事掙得高薪回家,太太定是整日吊著臉子,左右看不順眼,不是逼著老公去「下海」弄錢以觀後效,就是找茬生事以離婚相挾。

中國男人的確悲催,悲催之一在於"房子"。面對高房價,年輕人可謂內外交困。他們一畢業就直接面臨娶妻生子,被迫馬上跨入中年人的行列,不得不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因為給女朋友和妻子安全感又是他們的責任,所以他們迫在眉睫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套住房,讓自己不再恐懼,讓繁衍後代得以順利進行。他們不得不告別精神世界,讓它荒蕪,他們物質、世故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有網友就此比較了一下中國和美國人結婚的費用:美國人結婚,租一輛婚車1000美元;預付一個月的房租4000美元;傢俱3000美元;結婚戒指1000美元;蜜月一週4000美元;汽車一輛首付3000美元。共計16000美元。

再看看北京某位男性的結婚賬單:婚房220萬,戒指3萬,婚紗攝影5000,一件禮服是9000,婚紗2萬,一雙鞋是2000,一雙紅鞋便宜300多塊錢,司儀3500,婚禮的搭建策劃籌備亂七八糟加一塊是2萬,吃飯8萬。共計237萬人民幣。

又有人說,美國的年輕人怎麼可以選擇結婚後再買房,我們怎麼就不可以?這是因為美國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很成熟了,所以,美國人不管是婚前買房還是婚後買房,對生活質量沒有什麼大的影響。而在中國就不一樣了,不少剛畢業的年輕人也並不認為房子是必需品,租房子同樣可以生活的快樂,但隨著對當下社會的深入瞭解,你會發現,你提高生活水準的每個環節,都和房子息息相關,如果結婚之後的小夫妻只做丁克一族還好說,一旦想要孩子,那麼,子女的受教育權利幾乎和戶籍、房產綁定,戶口、生育、購車、入學...至少在一線城市,這些都是處處需要你有房子好辦事,沒房子折騰的心力憔悴。

不止是中國的年輕男性,中國當下的房價之高,已經成為整個民族、整個社會生存發展的毒瘤,沒有一個普通人會感覺不到房子的巨大壓力。整個社會民眾陷於終其一生為房地產商打工的悲慘現實之中。房子的巨大壓力讓他們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因此不敢消費、不敢讀書學習、不敢看病、不敢旅遊、不敢聽音樂會、不敢打昂貴的電話跟朋友溝通,甚至不敢買零食。月供讓他們承受著「一天不工作,就會被世界拋棄」的精神壓力。

這些讓多少年輕人還沒結婚,卻已經開始對婚姻充滿了恐懼。正如西班牙《世界報》所說: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文章來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