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繪畫故事:李思訓畫魚和張與材畫龍

 2014-04-16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代書畫家李思訓是唐朝宗室。他的畫作都極為超絕,善畫佛道、山水、樓閣、花木、鳥獸,除了取材實景,多描繪富麗堂皇的宮殿樓閣和奇異秀麗的山川,還結合神仙題材,創造出一種理想的山水畫境界,即所謂「時靚神仙之事,合然岩嶺之幽」。《唐朝名畫錄》稱他為「國朝山水第一」。

唐明皇曾召李思訓畫大同殿壁畫,兼掩障。唐明皇曾對他說:「卿(在大同殿)所畫掩障,夜聞水聲」,並評價道:李思訓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沒有技近乎道,並且不為富貴所埋沒,他怎麼能夠得此荒遠閑暇之趣!

據《臥遊記》記載:李思訓曾畫一魚,畫完後還沒來得及畫水草等背景之時,有客人叩門拜訪,不得不去接待,回來時找不到剛剛完成的畫作了。讓童子四處尋找,發現原來是被風吹入水池中,撈起一看竟變成了一張白紙。不久後,他竟在水池中發現一條和他畫的一模一樣的魚。他便又畫了幾條魚,投入水中,發現都離開了畫紙,如真魚一般在水中游動,過了一天都未散去。

張與材是道教正一派第三十八代天師,字國梁,號廣微子,元貞二年(西元1296)至京。元朝皇帝封他「太素凝神廣道真人」,命其掌管江南道教。張與材善詩文並工於繪畫,《漢天師世家》讚他「書翰精奇」。他尤其善於畫龍,他畫的龍變化莫測,各種姿態俱全,且不用打底稿,全國求畫者眾多。

晚年時,張與材在處理道教事務之外,就是一心修道,幾乎不再動筆繪畫了。但有時一些求畫者難以推脫,據《丹青志》記載:張與材便「呼曰:‘畫龍來!'頃之,忽一龍飛上絹素,即成畫矣。故人間往往有言畫龍飛去者」。

他們二人之所以能有這些神奇之事,與其對神佛的信仰是分不開的,李思訓「時靚神仙之事」, 張與材則更是一位出家修道者。其實對神佛的信仰與修煉貫穿著整個的中華文化,因此在古代各種行業中都有許多人虔誠的信神、修煉,出現了許多神奇的事跡。只有拋棄「無神論」的錯誤觀念,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中國古文化。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