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4月09日訊】4月4日上午8時45分,浙江奉化市大成路居敬小區一幢5層居民房發生「粉碎性」坍塌,事故造成多名居民被埋。4日下午17時50分許,最後一名被困人員獲救。被埋居民中,一名女性經搶救無效死亡。
沒有發生任何自然災害,也不是爆破拆除,一座樓房就「粉碎」了,這本該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不過見慣了「樓倒倒」、「樓塌塌」、「樓歪歪」、「樓裂裂」等諸多「樓事」的中國網民,對這個新添的「樓碎碎」並未流露出莫名驚詫的表情,有的只是憤怒和對生命逝去的悲傷。
據初步調查,該幢居民樓於1994年開始建造,其所在小區建成已有十七八年。2010年,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曾透露,中國建築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30年,遠低於英國的132年和美國的74年。以此而論,奉化的這座居民樓存活了近20年,壽命短是短了點,但放在中國也算不上「英年早逝」。但它以突然坍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
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築和高層建築主體結構的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築為50年∼100年。一幢居民樓使用不到20年就發生「粉碎性」坍塌,是顯見的豆腐渣工程,通常而言,要麼是規劃設計不合理,要麼是建築施工時偷工減料,而施工監理方、房屋驗收單位也未盡到責任。相關資料顯示,該幢民居樓由奉化設計院設計,奉化市房產公司開發,像山一建建造。究竟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需要進行責任倒查和嚴厲問責。
除清算陳年舊賬之外,奉化這座「樓碎碎」的猝然倒塌,還有一些「新賬」需要追問。因送女兒上學而倖免於難的何先生說,早在去年10月,就有居民多次向相關部門反映居民樓有裂痕,「結果都不了了之」,「就在昨天,危房檢測機構來檢測後,還說房子再住幾年沒問題。」而當地政府部門的說法是,去年12月,他們邀請鑑定單位對房屋進行鑑定,鑑定結果為C級危房,「根據規定,C級危房只需加固,D級才要搬離,因此計畫對該樓進行加固,已經委託公司做了加固方案。」一幢分分鐘就會坍塌的樓房,鑑定結果居然是「只需加固」、「再住幾年沒問題」,這究竟是鑑定水平太差,還是責任心出了問題,抑或有什麼難言之隱?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鑑定環節出了某種「技術故障」,可為何早就有了加固方案卻遲遲未見實施?有居民反映,因為安置價格談不攏,所以一直拖著。如此人命關天的大事,有關方面卻只顧著打利益小算盤,眼睜睜地看著老百姓一天天居住在隨時有可能坍塌的房屋內,終至釀成大禍。這是嚴重的失職、瀆職,進而言之,等同於謀財害命。
20年前的豆腐渣工程,今日的麻痺大意,外加可能存在的利益糾葛,一系列「人禍」共同導致了「樓碎碎」的倒掉。希望對這起事故的問責,從開發商到相關監管部門、危房鑑定機構……一個都不會少。此外,事故的善後不能再抱有僥倖心理了,「樓碎碎」很神奇地只坍塌了一半,另一半恐怕也是危在旦夕,同一小區的其他樓房是否存在類似隱患,這些都需要當地政府拿出當機立斷的處置措施。
「樓碎碎」的倒掉,對此前棲身其中的當事人而言,是屋毀人亡的悲痛和財產的巨大損失。而對更多圍觀者造成的心理衝擊,則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此前很多人對「房屋70年產權」憂心忡忡,其實是「多慮」了,很多房子的使用壽命根本到不了70年,沒準兒貸款還沒還清,房子就要塌了,沒砸死人算命大。
堅挺的房價VS脆弱的房屋質量——這就是一代中國人的宿命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