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龍馬精神 傳說中的神獸(圖)

 2014-03-23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龍馬精神,大約是最容易被誤解的成語之一。很多人以為,龍馬精神,就是像龍和馬一樣,很精神。

其實,龍馬不是龍和馬的合稱,而是古代傳說中一種特別的神獸。據說是「馬身龍首」,或稱「馬身而龍鱗」。有人說它是一種馬,也有人說它其實是龍。不過,中國人一般是在馬年到來的時候,特別喜歡說「龍馬精神」這句吉祥話兒,而不是在龍年。這樣說來,大約多數人還是更願意把它看成是一種馬。

龍馬很不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很重要地位的八卦圖,就和龍馬有著直接關係。據說,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揹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了八卦。

而「龍馬精神」這句成語的形成,就要晚得多了。據專家考證,它最早出現在唐代李郢的一首叫《上裴晉公》的詩中:「四朝憂國鬢成絲,龍馬精神海鶴姿。」裴晉公就是唐人裴度,這句詩誇他為官歷任四朝,憂國憂民,年紀雖老,但仍然精神矍鑠。自此以後,「龍馬精神」開始演變成一句成語,形容一個人像龍馬一樣精神抖擻。

龍馬精神這個成語雖然是李郢首創,但馬作為一種圖騰式的文化符號,代表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卻不是李郢憑空杜撰,而是在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中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易經·說卦傳》中有「干為馬」的說法,《周易·乾卦》更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如果你覺得「天行健」三個字有些費解,那麼你把天想像成一匹強健剛勁的駿馬,飛騰馳騁,大約不會太錯吧?

其實,龍和馬湊在一起也不是偶然的。在中國古代,龍和馬的關係非常密切。龍首像馬,龍身的一部分也取自馬體。古人認為,龍和馬是可以互變的。《周禮》上有這樣的說法,馬八尺以上即為龍。《山海經》裡講:「馬實龍精」,就是說,龍成了精就是馬。而人人皆知的《西遊記》中的白龍馬,更原本就是一條龍。理解了這一點,如果你聽到「龍馬精神」四個字,會在下意識裡想到龍,想到馬,也完全不必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臉紅,因為在實質上,你的理解也沒有錯。

俗話說,「天上為龍,地下為馬。」不管是龍也好,馬也好,它們的形象中都有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特點,而這正是「龍馬精神」的實質。

有人說,中國文化偏於內斂,偏於沉靜,甚至偏於消極,這其實很不全面。中國的主流文化一直強調均衡,不走極端。其中,昂揚向上、積極進取、奮發圖強,無論是作為個人品格,還是作為民族氣質,都是一向被提倡、被珍視、被褒揚、被讚美的亮色調。當然,我們的進取是不以損害、掠奪他人利益為前提的,正所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馬年到了,新的一年開始了,我們就是要抖擻精神,在事業生活各方面爭取更上一層樓,開創新局面。我們小時候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得有點兒「龍馬精神」,就得拿出那麼點兒精氣神兒,認認真真做人,積極樂觀做事。我們每個人,能力有大小,水準有高低,對社會的貢獻也不可能都那麼巨大,那麼重要,那麼不可或缺,但讓自己保持陽光向上的精神面貌,保持樂於奉獻的進取心態,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做得到吧。

在馬年裡,希望所有人都歡歡實實兒地,龍馬精神!

来源:北京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