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何以成為「比慘」參照物?
【看中國2014年02月24日訊】農民工究竟「得罪」了誰?
有的教師抱怨工資低的時候,常常拿農民工來作比較;現在那些吐槽工資低的公務員,也總是拿農民工來作比較。好像他們的工資比做某種行業的農民工收入低是莫大恥辱似的——農民工何以淪為「比慘」參照物?農民工究竟「得罪」了誰?
我曾經和一個洗車行老闆閒聊,他告訴我那些車洗工工資確實不低,可很少有連續做幾年能堅持下來的;幹這行除了勞動強度大以外,最主要的是容易得風濕這種職業病,許多打工者想堅持做也做不下去了。
制鞋業的工資也不低,兩年前就有制鞋企業把制鞋工人的工資開到5000元,可制鞋業的工人有苯污染帶來的血液系統疾病等職業病的風險,打工者一旦患上職業病,所有打工期間掙的錢有可能還不夠治病。其實,由於製造各種鞋類的膠水都含有一定量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正己烷,這些物質會慢慢釋放;若鞋子專賣店、商場鞋類專櫃通風條件不好,即使做營業員身體也會受到傷害。
收入較高的打工者,往往有某種專業技能,或者從事的高耗體力行業,他們的收入是市場根據需求的定價,是無可厚非的。
那些和農民工比的教師、公務員,往往拿自己學歷來說事兒,說什麼「寒窗苦讀十幾年」還比不打工的——這些覺得委屈的其實很好辦,把自己「寒窗苦讀十幾年」的成果拿到市場去檢驗一下,看企業能給你開多少工資,若企業給你開的工資高過你現在的收入,就應該趕緊「人往高處走」。
包括那些經常這科研論文那科研論文的教師,為何不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也拿到市場去接受一下檢驗,看看有哪家企業願意購買你的「科研成果」?
與其臨淵羨魚,莫若歸而結網——心動不若行動,何必總是拿農民工說事兒?——農民工究竟「得罪」了誰?
社會的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教師、公務員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也是正常現象,大家公開討論甚至爭論也是好現象,這能使問題明朗化;可是,某些教師和公務員在抱怨工資低的時候總是針對農民工——特別是表現出的那種自設的等級優越感讓人感到很可笑。
據中國日報網2月20日消息: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農民工工作有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在會中透露:新生代農民工現已佔到農民工的70%以上,與老一代農民工相比,他們對融入城市有著強烈的願望。
農民工不是做電視節目的煽情道具,他們也不是只需要「城市建設者」的道德光環,他們也有他們的利益訴求;在輿論上,農民工的利益訴求也應該像當前「公務員抱怨」那樣得到同等的重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