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華抗戰一覽 正義問蒼天(圖)

 2014-01-11 05: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7
    小字


蔣介石「廬山抗戰宣言」

【看中國2014年01月11日訊】

一、中華民族頂天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人類史上空前的大血戰,就是從日本侵華開始。縱觀整個戰爭,61個國家遍地烽火,但只有4個國家政府堅持抗戰,中國是其中之一(另三個是英國、美國和蘇聯)。當時,中日兩國陸軍軍火裝備之比是1:3,加上海空軍,軍事實力全面之比不下於1:10。抗戰之初,全球輿論嘩然,眾口一詞:中國必敗。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中國軍民不畏強敵,奮起拚搏。

如果從1931年9.18算起,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史,全世界有口皆碑:中華民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大民族!

二、慘烈悲壯驚天撼地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中國駐屯軍藉口一個兵士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遂開槍開炮猛轟北平盧溝橋,盧溝橋事變爆發。國軍二十九軍打響全面抗戰第一槍。

「七七」事變爆發後,次日(7月8日)清晨5時30分,駐守宛平城的國民革命軍29軍副軍長秦德純將軍厲聲下令:「以宛平城和盧溝橋為我軍墳墓,一尺一寸國土不可讓人!」幾日後,副軍長佟麟閣、師長趙登禹等5000多名將士壯烈犧牲。

7月16日、17日,中華民國最高統帥蔣介石在廬山先後發表《對於蘆溝橋事件之嚴正表示》談話:「臨到最後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救國家生存。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地無分南北,年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7月28日、30日,日軍相繼佔領北平、天津,第二十九軍退守保定一線。7月31日,蔣介石發表《告全體將士書》,宣告全面抗戰開始。

很快,蔣介石採納陳誠的建議定下了「以空間換時間,積小勝為大勝」打持久戰的戰略大方針。為了避免在地勢平坦的華北平原與日軍作戰,吸引日本把侵略重點放到山川河流眾多的東南,利用地形抵消日軍裝備精良機動快速的優勢,盡量分散敵軍兵力,擴大戰場,消滅日軍有生力量,為中國爭取部分戰爭主動權,蔣介石主動在上海發起了「8.13」淞滬大會戰。

雖然由於實力懸殊第二次淞滬會戰中方以失敗而告終,但是殲敵5萬多人,特別是在戰略上成功地實現了預定目的,粉碎了戰爭罪犯「三個月征服支那」的速戰速決的狂妄計畫,導致日軍無力佔領全部中國。上海國民革命軍3個月的奮勇抵抗,掩護了黨政機關、學校和大批工商企業轉移內地,為抗戰保留了元氣。

八年全面抗戰,國民政府堅持正面阻擊強敵。先後共組織了22場大會戰,1117次大型戰鬥、小型戰鬥28931次。成功地捍衛了國家主權,並且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起最終打敗了日本強盜(請注意,如果沒有正面堅強有力的阻擊,僅靠零敲碎打的游擊戰,中華民族必然亡國而無疑)。

抗日戰爭中,中國國民革命軍兵力最高時達500萬人。陸軍死亡、失蹤321萬1914人,空軍陣亡4321人、損失戰機2468架,海軍幾乎全部覆滅。加上因病減員等非戰場損失,國軍總損失400多萬人。將軍陣亡90餘人(八路軍1人——副參謀長左權)。不過,亦於大小會戰中,擊斃日軍48萬3708人,傷者更達193萬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將官死於與國軍會戰中。(中日戰爭中,共129名日本將官戰亡,其中3名死於與八路軍交戰。)

另有中國抗戰直接人口損失累計為2062萬人,累計戰爭直接傷殘人口,軍民傷亡最低限為3480萬人;結合戰時失蹤、被俘等項數字,戰爭直接給中國造成的死亡、傷殘及失蹤等項人口損失共計超過4500萬人。

中國抗戰之艱苦險惡、戰績之震撼人心,舉三例可以管窺豹。

8.13淞滬大會戰

1937年「8.13」淞滬大會戰堪稱中外史上一場空前的大戰惡戰。中方以馮玉祥挂帥,9月11日後由蔣介石親任總司令,集結兵力達75萬,佔全國軍隊的1/3。其中一大半為中央直屬部隊,各地方部隊也爭先恐後踴躍參戰。

日軍在上海的兵力雖然只有十多萬人,但裝備超強,擁有重炮三百多門,坦克戰車二百多輛,飛機三百餘架,大小艦隻七十餘艘,以陸海空軍在上海與中國軍隊進行立體決戰。

為了更有效地吸引日軍,蔣介石在部下的陪同下經常出現在上海前線指揮督戰。10月中旬的一天夜裡,蔣介石帶領第1預備軍司令長官李宗仁、大本營副參謀總長白崇禧等高級將領去淞滬前線。列車行至蘇州近郊,突遇幾十架日機轟炸,滿天照明彈把夜空照耀如同白晝。列車成了敵機攻擊的目標。機車緊急剎車成功,蔣介石等人趕緊下車鑽進站內,得以僥倖保全性命。10月22日,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乘一輛小車赴上海前線慰勞將士,車行途中,一群黑烏鴉似的日本飛機飛臨頂空,掃射轟炸,情形萬分危險。司機加大油門想從濃濃的硝煙中衝出險區,不料車速太快,車身猛地蹦出公路,連打幾個翻滾,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車子在公路下擱了淺。宋美齡的肋骨被折斷好幾條,頭、臉、身子被撞得血肉模糊,昏死過去。同車前往的澳人顧問端納也受了重傷,動彈不得。

前線將士對敵寇仇深如海,誓同侵略軍血戰到底。許多部隊在日軍重炮、飛機的轟炸,坦克的衝擊下,誓死寸土不讓。許多陣地被敵人的炮火摧毀殆盡,他們就將戰死的戰友屍體壘成工事,與日軍血戰。用武士道精神訓練出來的日本皇軍,見了中國軍人這種驚人的守土血戰精神,也無不為之驚恐失色。

「8.13」淞滬大會戰中國軍隊傷亡官兵333500餘人,其中中央正規軍18萬多人。

「一寸山河一寸血」,是參戰將軍黃維事後痛定思痛發出的悲愴感嘆。以這句話為題的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我們一天要消耗一個師!」參加過淞滬會戰的勞聲寰說,「頭一仗我們的師長就陣亡了,除了師長以外就剩下旅長,一個旅管兩個團,師、旅、團長都要至前面督戰,後來他們都犧牲了……你想想,我們的犧牲有多大……」當年參加淞滬會戰的軍官易謹與勞聲寰都已是耄耋老人,回憶往事,兩位老人都泣不成聲。

第88師師長,後升任72軍軍長的孫元良後來回憶:我們一個師1.5萬人左右,到最後只剩下不到1/3。

「我們的部隊,每天一個師又一個師投入戰場,有的不到三個小時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個小時死了2/3,這個戰場就像大熔爐一般,填進去就熔化了!」這是曾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的一段話。

在一片沿江平原的淞滬戰場,幾乎沒有任何可以防守的天然屏障。從全國各地倉促趕來的中國軍隊幾乎連完整的工事都無法修筑,全憑血肉之軀,就這樣常常整連整營戰死,而後繼部隊的士氣卻從未有任何的消退,依然一往無前。

以中國軍隊中最精銳的第98師為例,在僅僅18天的作戰中,傷亡達4960人,幾乎佔全師兵力的62%,其中僅陣亡的營級以下軍官就有約200人。

陶峙岳為師長的第8師並非中央嫡系部隊。進入淞滬前線時,其裝備甚至仍以20年代的漢陽造步槍為主,全師根本沒有重型武器。然而在淞滬戰場,無論中央還是地方部隊,全無派係爭鬥中的推諉,全都抱一死的守土職責。第8師參戰近3星期,全師作戰人員從參戰的8000餘人減員到700人!在戰爭最為激烈的蘊藻浜戰場,第78師467團迎擊渡河日軍,1個連在10分鐘內就全部陣亡!戰爭中先後有數十位少將甚至中將陣亡,甚至有中國將領因為失去陣地而毅然自殺成仁。

臺兒莊會戰

作者不詳——謹致敬意——全文照錄: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軍佔領南京之後,為了溝通南北戰場,開始以打通津浦路、佔領徐州為作戰目標。敵「華中派遣軍」於12月中旬組織大約八個師團的兵力,先後自鎮江、南京、蕪湖渡江北進;敵「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沿津浦路向南推進,一直挺進到魯南大運河一線。

時任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的李宗仁認識到:「抗戰至此,已是千鈞一髮的關頭,我如能在津浦線上將敵人拖住數月,使武漢後方有充分時間重新部署,則我們抗戰還可繼續,與敵人作長期的糾纏……如我軍在津浦線上的抵抗迅速瓦解,則敵人一舉可下武漢,囊括中原,使我方無喘息機會,則抗戰前途便不堪設想。」

從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國守軍與日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廣闊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會戰。這場戰役經過津浦路沿線初期保衛戰、臺兒莊會戰、徐州外圍戰與徐州突圍等三個階段。

1938年3月初,臺兒莊會戰打響了。日軍的兵力部署和作戰目標是:挺進到兗州、鄒縣、濟南的第十師團,由鄒縣南下,攻佔滕縣、臨城,殲滅該地區的中國軍隊,佔領至大運河以北地區;第五師團向臨沂地區挺進,佔領沂州後,進至嶧縣,協助第十師團作戰;上述目標達到後,繼續擴大戰果,掃除徐州外圍,為下一步會攻徐州打下基礎。在這場會戰中,中國守軍進行了臨沂戰役、滕縣保衛戰、臺兒莊大戰,並最終取得臺兒莊大戰的巨大勝利。

1.臨沂戰役

臨沂是魯南重鎮,又是軍事要地,若被敵人佔領,敵人兩支主力合流,將大大增強對中國守軍的攻擊力,隴海鐵路的東段及連雲港以至臺兒莊、徐州,必將受到嚴重威脅。

1938年3月初,日軍由莒縣西南的夏莊、黃莊向臨沂逼進。中國守軍一一七旅補充團負責防守臨沂北面外圍葛溝。李振清團長在向二連下達命令時極其嚴肅地說:「臨沂葛溝這次戰役,勝負至為重要,一定要有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不惜犧牲,殲滅日軍!」全連官兵表示,寧願戰死沙場,也不當亡國奴。3月9日下午1時左右,300多名敵軍,步、騎、炮配合,向二連葛溝陣地發起猛攻。二連沉著應戰,敵未得逞。翌日從8時開始,敵機六架分為兩組輪番向二連陣地轟炸。敵機投下一批炸彈,剛剛飛走,敵炮便接著猛轟,整個陣地和村莊化作一片火海。接著敵軍騎兵衝向二連陣地,二連官兵集中火力,勇猛還擊,雙方傷亡都較慘重。第三天,即3月11日凌晨,日軍向二連陣地發起第五次進攻。先以炮火轟炸約一小時,繼以裝甲車三輛為先導,200多名日軍向二連陣地猛扑過來。雙方激戰兩小時,二連守軍又打退日軍進攻。下午5時許,日軍組織第六次進攻。這時由營長親率的一個排前來增援。二連排長李宗岱向營長請戰,要求帶一支敢死隊迂迴到敵陣攔腰奇襲。營長同意後,李宗岱大聲叫道:「弟兄們,為國盡忠的時候到了,不怕死的跟我來!」立即有50多人報名參加敢死隊。李宗岱挑選了20多人,每人腰繫四五枚手榴彈,手執大刀,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護,摸進敵營,甩完攜帶的手榴彈後,就與敵人展開白刃戰。敵軍陣腳大亂,向後潰退。12日凌晨,日軍又開始用大炮、飛機輪番地對我方陣地進行轟炸。到了下午,中國守軍又英勇頑強地打退了敵人的第八次進攻。經過連日作戰,二連傷亡過半,包括伙夫、勤雜在內,剩下還不足50人,能夠直接參加戰鬥的僅40人上下,而且都疲憊不堪。13日拂曉,200多名日軍向二連陣地發起第九次進攻。中國守軍利用牆邊屋角、斷壁殘垣,與敵爭奪每一寸土地。血戰持續到下午,戰鬥十分慘烈,中國守軍傷亡人數不斷增加,陣地岌岌可危。恰在此時,敵人後面傳來槍炮聲,五十九軍援軍趕到,敵人向後撤退。

3月14日晨,臨沂附近守軍各部按計畫發動猛烈攻勢,激戰到17日凌晨2時許,敵軍終於不支,遺屍干余具,向湯頭、莒縣方向潰退。

敵第五師團南進臨沂受阻,未完成挺進魯南與第十師團會攻徐州的任務,其司令長官板垣征四郎惱羞成怒,立即調兵增援,並下死令必須在短期內攻破中國守軍臨沂防線。臨沂再次告急。戰至26日下午,我軍損失嚴重,守軍一部血戰兩晝夜,全部壯烈犧牲。敵軍又增加四五千人,從三麵包圍臨沂城,戰局進一步惡化。在此危急關頭,我方支援部隊29日趕到,當天夜22時,臨沂方面中國守軍發動全線反擊,臨沂保衛戰取得第二次勝利。

臨沂戰場兩次擊敗敵軍,打亂了日軍的作戰計畫,遲滯日軍板垣第五師團南進達一個多月,為中國統帥部和第五戰區調遣軍隊、部署臺兒莊會戰贏得時間,為中國守軍奪得臺兒莊大捷創造了條件。

2.滕縣保衛戰

敵「華北方面軍」3月10日向其所屬第二軍等部發出命令,擊潰大運河以北的中國軍隊。3月14日,敵第十師團三十三旅團由鄒縣南面向中國守軍陣地展開正面攻擊。日軍的戰略意圖十分明顯,一面加強正面攻勢,膠著並吸引中國正面防禦主力部隊。同時派一支有力部隊,避開正面陣地直接進攻滕縣縣城。一旦佔領滕縣,迫使中國正面陣地守軍全軍覆沒。

當時擔任滕縣守城的中國部隊有2000餘人。3月16日晨,敵軍約30門大炮,向滕縣縣城猛烈轟擊兩個小時,接著,12架敵機在上空又進行瘋狂轟炸和掃射,城內一片火海。隨後,敵軍集中炮火對縣城東關南半部寨牆的突出部進行猛烈轟擊,寨牆被炸開一、兩米寬的缺口,然後敵軍集中數十挺輕、重機槍火力,對準缺口猛烈射擊,掩護步兵衝鋒。但敵人多次進攻都被我軍擊退,雙方損失都很大。至下午5時許,攻擊東關的敵軍和我軍展開肉搏戰,戰況極其慘烈,中國守軍傷亡嚴重,但廣大官兵眾志成城,誓與陣地共存亡,終於守住了陣地。

日軍進攻守備較弱的滕縣竟日不下,且有重大傷亡。於是敵迅速調集兵力和裝備,從東、南、北三面向滕縣城關發起更為瘋狂、猛烈的進攻。

17日早上6時左右,日軍五六十門山炮、野炮密集轟擊,敵機二十多架上空連續投彈、掃射,整個城關一片火海、遍地焦土。但中國守軍仍一次次打退敵兵的衝鋒,與敵軍多次展開肉搏,死傷慘重。一直激戰到中午12時,東關陣地仍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

3月17日下午2時許,調整部署後的日軍以榴彈重炮12門猛轟滕縣南城牆的正面,敵機二三十架集中轟炸城南關。下午3時30分左右,敵軍佔領了南城牆,下午5時左右,西門和西城門以南落入敵手。與此同時,敵軍仍接連不斷地向東城門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彈盡糧絕,黃昏時東城門陷落敵手。滕縣城防總指揮、一二二師中將師長王銘章犧牲,一二二師參謀長等隨從十餘人同時壯烈殉國。入夜,敵軍佔領了四面城牆,在城內失去指揮、各自為戰的中國守軍,堅持與敵對抗,徹夜槍聲不斷。

18日天明之後,日軍進入市內。散在市內的中國守軍戰士,逐街、逐巷、逐屋地與敵拚殺,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無一人放下武裝,無一人投降,全部為國捐軀。城內300多名重傷員,以手榴彈互炸殉城。

3.大戰臺兒莊

臺兒莊在山東嶧縣東南,緊靠大運河向西拐彎處的北岸,既是運河水運碼頭,又是溝通津浦鐵路和隴海鐵路聯絡的臨(城)、棗(莊)、臺(兒莊)鐵路支線與臺(兒莊)趙(墩)鐵路支線的連接點,還是濰(坊)臺(兒莊)和運(河)臺(兒莊)公路的交匯處。臺兒莊位於徐州東北方,兩者的距離僅60多公里,稱得上是徐州的門戶。臺兒莊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之在軍事上具有重要地位。

當孫連仲的第二集團軍之三十一師剛到第五戰區時,李宗仁便將其調到臺兒莊擔任防衛。李宗仁已充分注意到臺兒莊的重要地位,孫集團軍以善於防守著稱,調孫部防守臺兒莊,意在堅守臺兒莊。

臺兒莊是個擁有1000多戶人家的「大村寨」,東、西、北三面周圍有約四公里左右的寨牆,並有寨門多處,但莊內面積狹小,迴旋餘地不大,且沒有可利用於防守的地形和高大建築物。臺兒莊內民房大多是用石塊砌成,一旦敵人攻進,佔據一屋即是一個碉堡,中國守軍不容易反攻收復,每佔領一屋一街,都需付出血的代價。

在臺兒莊作戰中,李宗仁始終把第五戰區主力置於魯南山區的棗莊、嶧縣、臨沂地區,並對敵發起連續攻擊,使臨沂與棗莊、臺兒莊的敵軍無法會合。對臺兒莊的正面,則以重兵防守,由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統一指揮。

3月24日,日軍進攻臺兒莊,突入臺兒莊又被趕出。敵軍除飛機配合外,火炮威力大大優於中國守軍,而且配有坦克參戰。我軍既無坦克,又無平射炮,完全以血肉之軀與敵人炮火坦克相拼。3月27日開始,中日雙方實際上已在臺兒莊寨內展開了拉鋸式的肉搏戰。3月28日,日軍再次發起進攻,炮兵大大增加,與步兵之比已超過一比一,而且有30輛左右戰車加入戰鬥。而臺兒莊內中國守軍除幾門追擊炮外,主要靠手榴彈消滅敵人。敵軍每向前推進一座房屋,都要付出代價,進展極其艱難。當日,中國九架飛機轟炸進攻臺兒莊的敵軍,炸毀敵坦克11輛,鼓舞了守軍的士氣。

29日,日軍繼續攻擊臺兒莊。突入莊內的敵軍在空軍支援下,連續發動猛攻,中國守軍利用民房、巷口、街道、院牆及工事奮力抵抗,勇猛殺敵,與敵人在莊內展開激烈的巷戰、屋戰、拉鋸戰。敵連日還在莊內使用毒氣,我軍受其損害頗重。至4月3日,臺兒莊已有三分之二被敵軍佔領,中國守軍僅據守南關一隅,死拼苦撐不退。日軍更以重炮轟擊,坦克猛衝,甚至日方電臺已經宣稱全部佔領了臺兒莊。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與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部通電話請求是否可轉移陣地,長官部嚴令死守。最後孫連仲直接與李宗仁通話,十分哀婉地說道:「報告長官,第二集團軍已傷亡十分之七。敵人火力太強,攻勢過猛,但是我們把敵人也消耗得差不多了。可否請長官答應暫退到運河南岸,好讓第二集團軍留點種子……」李宗仁對孫連仲說:「敵我在臺兒莊已血戰一週,勝負之數決定於最後五分鐘。援軍明天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將在明晨親來臺兒莊督戰,你務必守至明天拂曉。這是我的命令,如違抗命令當軍法從事。」

孫連仲與李宗仁通完電話後,親自在臺兒莊督戰。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再次來電話請求撤退,孫連仲命令道:「決不撤退!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敢退過河者,殺無赦。」池峰城知道總司令守城決心已定,乃抱定與臺兒莊共存亡的決心,組織抵抗。他下令拆毀運河橋,以作背水一戰。孫連仲令左右翼部隊以鉗形攻勢,抄襲圍攻臺兒莊的敵軍,斷敵歸路;池峰城率部逐屋抵抗,死守不退。午夜,池峰城組織敢死隊,許多擔架兵、伙夫也報名參加。軍需官把僅有的大洋(銀元)分給敢死隊員,敢死隊員紛紛把大洋扔在地上,他們聲淚俱下:「我們以死相拼,是為了報效國家,不是為了幾塊大洋!」孫連仲感動得放聲大哭,再次表示,一定與官兵們生死與共,戰鬥到底。敢死隊分組向敵逆襲,衝進敵陣,人自為戰,奮勇異常,手執大刀,見敵就砍就殺。臺兒莊之戰,雙方血戰經旬,守城、攻城部隊都已筋疲力竭。「戰至此最後五分鐘」,中國守軍尚能乘夜出擊,大大出乎敵人意料。敵軍倉皇應戰,亂作一團。血戰數日為敵所據的臺兒莊街巷,竟為中國守軍一舉奪回四分之三,斃敵無數,激戰通宵,敵軍被逼退守北門一隅。

日軍對臺兒莊的攻擊從3月24日開始,已達12天,連續攻擊未有間斷,竟一直未能攻下,反被緊緊拖住:既定的戰鬥目標沒有達到,反陷入被圍的險境,日軍開始狼狽撤退,「遺棄死傷者約四五千人」。4月7日,李宗仁命令臺兒莊地區守軍追擊逃敵。

至此,臺兒莊會戰結束。

中國守軍以低劣的武器和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飛機、大炮、坦克、戰車相搏,英勇頑強,眾志成城,終於擋住了敵之攻勢,並且傷亡日軍萬人左右。儘管中國守軍傷亡兩倍於敵,代價慘重,但把敵人從戰場上打退,這是抗戰爆發以來的第一次。

臺兒莊大捷的消息傳開,舉國歡騰,大大堅定和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的信心、士氣。

桂林保衛戰——地方軍抗日的光榮戰例

抗戰後期,日軍調集重兵進行瘋狂掙扎。在1944年發動了被中國稱為「豫湘桂戰役」的大規模作戰,連克河南、湖南,除了在湖南衡陽遭到了中央軍第十軍的頑強抵抗外,一路所向披靡。10月底,日軍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多架飛機,大量重炮集結於桂林一線,準備進攻桂林。

桂林守軍原為廣西桂軍第三十一軍(下轄第一三一師和第一八八師)、第一三五師及部分地方守備部隊。起初,國民政府統帥部要全部放棄桂林、柳州一線,以期保存實力準備全面反攻。所以在15萬裝備精良的日軍面前,桂林守軍只剩下了廣西桂軍第一三一師這一個師1萬2千餘人,加上後來從各地自發進入桂林城的廣西地方民團,總兵力不到2萬人,沒有坦克飛機,只有22門火炮(加農炮兩門炮,山炮12門,高射炮4門,戰車防禦炮4門),大部分廣西民團和少部分桂軍士兵拿的還是土槍而已,但是桂林守軍的都抱著必死決心與桂林共存亡,所以士氣十分高漲,而且守軍立足於主要與日軍打巷戰,他們把所有的房子都修成了碉堡,在所有的路口都建了防禦工事,所有的水井都下了毒,實行焦土抗戰。

1944年10月28日,日軍十幾萬人馬大舉進攻桂林,桂林保衛戰開始,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桂林城外的屏風山、貓兒山等四個據點進攻,駐守這裡的桂軍2個營700餘官兵一直抵抗到11月4日,11月4日,屏風山、貓兒山等陣地失守,日軍開始直接進攻桂林城,並且派登陸艇試圖從水路攻擊桂林,桂林守軍進行了異常頑強的抵抗,日軍曾經27次衝入桂林市中心,都因為陷入巷戰的泥潭使得損失慘重而不得不撤出,日軍曾經想從漓江迂迴進攻桂林,但是被桂軍準確的火力殺傷大半,地方民團甚至組成了數千人的敢死隊身上綁上手榴彈劃著竹排去炸毀日軍的登陸艇。日軍僅僅在漓江上就付出了陣亡7000餘人的代價。

在水上戰鬥激烈的同時,城區巷戰也始終處於白熱化狀態,日軍第58師團師團長在日後的戰報中稱:「我師團在桂林遭到了廣西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凶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日軍下級軍官也有過這樣的記錄:「自小聽說之桂林景色宜人,為世之罕見,但今日我軍遭到了自戰爭以來最凶猛的抵抗,城中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隊900餘人在戰役結束後僅剩70餘人,且多為傷兵,在戰後從敵軍死屍上發現桂林之敵軍的武器竟然大多為我日本國40多年前已淘汰的火槍,如此簡陋的武器居然令我們遭受到如此巨大的傷亡,雖為敵人,但亦為之忠勇精神而感概。」

1944年11月10日桂林城陷落,守軍1萬9千餘中,1萬2千人戰死(其中一半被毒氣毒死),7000多人因為中毒昏迷不醒而被日軍俘虜。

日軍後來遞交大本營的戰報中說:「皇軍在桂林一役中陣亡1萬3千9百餘人,傷1萬9千1百餘人,失蹤300餘人,其中陣亡9名大佐級別的聯隊長、31名中佐級別的大隊長,近100名中隊長和小隊長,漓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

桂林戰役後,聽不少廣西的老人說,在美麗的漓江上整整有過近5公里的江面上都是中日兩軍的屍體,戰役之殘酷可見一斑。

三、精忠報國感天動地

14年抗戰,中華民族英雄業績燦若繁星。本文舉幾例如下:

迫使日軍四易主帥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進一步在上海製造事端。1932年1月18日,日僧天崎啟升等五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上海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砍死砍傷三名中國警員。 當時,駐上海日軍有海軍陸戰隊1800餘人及武裝日僑4000餘人、飛機40餘架、裝甲車數十輛,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海軍艦隻23艘,游弋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由海軍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1月28日23時30分,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坦克掩護下,分三路突襲閘北,攻佔天通庵車站和上海火車北站。上海軍民義憤填膺,擔負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3個師共3萬餘人,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一二八事變爆發。同日,蔣介石復出主理軍事。蔣介石號召保衛淞滬,共赴國難,通電:「各總指揮,各將士,各軍官學校師生諸同志均鑒:東北事變肇始迄今,中央避免戰禍,保全國脈起見,故不惜忍辱負重,保持和平,期以公理與正義促倭賊之覺悟,不意我愈忍讓,彼愈橫蠻。滬案發生,對渠要求且已茹痛接受,而倭賊仍悍然相逼,一再向我上海防軍突擊,轟炸民房擲彈街衢,同胞慘遭蹂躪,國亡即在目前,凡有血氣,寧能再忍!我十九路軍將士,既起而為忠勇之自衛,我全軍革命將士,處此亡國種滅患迫燃眉之時皆應為國家爭人格,為民族求生存,為革命盡責任,抱寧為玉碎毋為瓦存全之心,以此與破壞和平蔑棄信義之暴日相週旋。中正與諸同志久共患難,今身雖在野,猶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盡我天職,特本血誠,先行電告:務各淬礪奮發,敵愾同仇,勿作虛浮之豪氣,保持犧牲之精神,枕戈待命,以救危亡。黨國幸甚!。」遂派請纓抗日的張治中任第5軍軍長,率所部第87、第88師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馳援上海。再調正在江西圍剿共軍的第十八軍陳誠部入浙。

隨著戰事擴大,數度增兵後日方投入兵力超過三個師團七萬人;2月27日起,上海日軍又得到陸軍第11、第14師的增援,總兵力增至9萬人、軍艦80艘、飛機300架,戰鬥力驟增。中國軍隊在國民支持下,在江灣一帶抵抗日軍進攻至3月2日,由於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於是全面從前線後撤。3月3日,日軍佔領真如、南翔後宣布停戰。

當時中國軍隊裝備極差,不具備全面抗戰條件。儘管明顯處於劣勢,但中國守軍奮勇抵抗竟長達兩個月,迫使日軍四易主帥,指揮官由海軍少將改由海軍中將,最後以陸軍大將,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擔任——赫赫戰功,舉世驚嘆!

毛澤東時代,所謂「蔣介石不許19路軍抗戰,19路軍孤立無援」的宣傳也都是欺騙國人的無稽之談。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1933年3月5日,長城抗戰打響。日軍向長城各口大舉進犯,中國駐軍頑強抵抗,形成尖銳激烈的陣地爭奪戰。著名的二十九軍在喜峰口、潘家口禦敵,500精兵組成大刀隊深夜潛入日軍陣營,480人壯烈犧牲,砍殺大量日寇。二十九軍將士堅守7天7夜,打退日軍無數次強攻,斃敵3000多人,迫使敵軍後撤。關麟徵所部二十五師和東北軍王以哲部在古北口血戰3晝夜,4000多將士傷亡。商震部黃光華師在冷口與日軍浴血搏殺,使陣地失而復得。

4月20日至26日,黃傑第二師等在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門進行了8個晝夜艱難的防禦戰,日軍傷亡5000人,守軍傷亡3000多。

長城抗戰結束後,馮玉祥等愛國將領率領同盟軍,又收復了長城沿線的康保、寶昌、沽源三縣城,進而進軍多倫,扼守長城。

弱旅川軍氣貫長虹

抗戰爆發以後,在全國一片抗戰聲中,川軍將領紛紛請纓抗戰。據說當時的川軍首領劉湘曾經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過去打內戰,對不起國家民族,是極其恥辱的。今天的抗日戰爭是保土衛國,流血犧牲,這是我們軍人應盡的天職,我們川軍決不能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要灑盡熱血,為國爭光。」:「敵軍一日不退出國境,川軍一日誓不返鄉」,這段話可謂代表了廣大川軍將士的心聲。30萬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中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犧牲,為中華民族的民族獨立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川軍二十六師,參加淞滬會戰,是戰績最好的五個師之一,全師四千餘官兵,到撤離戰場時僅存六百多人,傷亡85%以上。

川軍出川後,最先進行的是川軍第43軍第26師和川軍第20軍在淞滬戰場的血戰。據何聘儒先生回憶:26師裝備可憐,「一個連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輕機槍和五六十支步槍。有的槍使用過久,來復線都沒有了,還有少數步槍機柄用麻繩繫著以防失落,武器之窳(yu禹)劣,可以想見。」日軍飛機大炮狂轟濫炸,傷亡慘重,戰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仆後繼,毫無懼色。該師官兵英勇頑強鏖戰七晝夜,多次擊退日軍進攻,被譽為參加淞滬抗戰的70多個師中成績最好的5個師之一。該師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重,全師4000多人,這場仗打完後僅剩下600多人!

在內戰中惡名在外的20軍楊森部,這次也在淞滬抗日前線立下大戰功。10月15日,804團奉命收復失掉的陣地。團長向文彬率部當夜惡戰,奪回了陣地,但全團官兵,營長只剩彭煥文1人,連排長非傷即死,無一倖免,排長剩下4個,士兵只剩120餘人!

在忻口戰役和徐州會戰中,川軍均表現神勇。在徐州會戰中,川軍二十一軍防守南線,其中一四五師守廣德,在優勢敵人的圍攻下,陣地失守,師長饒國華毅然率剩餘僅一營部隊衝入敵陣,以圖恢復陣地,終因寡不敵從,身陷重圍,將軍不願做俘虜,舉槍自戕殉國。一四四師師長郭勛祺也在戰鬥中負重傷。二十二集團1937年底編入李宗仁戰區,參加臺兒莊戰役,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奉命駐守滕縣,日軍主力板垣師團猛攻滕縣不下,以重炮飛機猛轟,炸毀城牆,王師長親自指揮巷戰。最後彈盡糧絕,王銘章寧死不屈,跳牆殉國。王銘章殉國後,所部官兵抵抗戰至最後一人,城內傷兵不願做俘虜,以手榴彈與衝進來的敵人同歸於盡。滕縣一役,122師5000餘人幾乎全部傷亡,但也斃日軍4000餘人。

臺兒莊大捷後,李宗仁曾揮淚而言:「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川軍在抗戰中以硬戰、血戰聞名,前後出川300萬兵員,共64萬餘人傷亡。

崑崙關攻堅戰眾壯士勇立奇功

1939年12月,在崑崙關主攻陣地上,杜聿明調撥給第200師指揮之榮一師師長鄭庭笈立了巨功。他用望遠鏡發現九塘公路邊大草地上有日軍軍官正集合開會,馬上命令第一營以輕重機槍、迫擊炮集中火力猛擊。炮彈擊中目標,敵軍官死傷慘重,乃至後來不得不空投軍官來補充作戰。中村正雄少將即是被炮火擊中於24日身亡的。

界首高地位於崑崙關北,是敵最堅固的據點。日軍在關口兩側有堅固的堡壘工事,組成交叉火力網。擔任攻堅任務的正是榮一師的第三團。28日晚該團開始攻擊界首高地,儘管敵機在頭上掃射、轟炸,該團士氣旺盛,不顧犧牲頑強進攻。鄭組織爆破手,以手榴彈塞進敵據點槍眼,捨身勇炸碉堡。該團九個步兵連,七個連長傷亡!鄭庭笈身邊的司號長李均也中彈犧牲,鄭庭笈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終於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

庶民百姓亦豪傑

四川省新津縣的愛國模範、72歲高齡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將4個兒子中的3個先後動員去參軍抗日,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維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範父親"的安縣王者成,送其自動請纓出征的兒子王建堂時場景更催人淚下:他贈送給兒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寫了個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寫道:"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四、抗戰名將光耀千古

郝夢齡:抗日殉國第一將

1937年10月初郝夢齡上將率所部第四軍到達石家莊後,歸屬第十四集團軍司令衛立煌指揮,參加忻口戰役。這時晉北忻口成了山西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第一道防線。郝夢齡任中央兵團長(即忻口中間地區前線總指揮)指揮第九軍和晉綏軍第十九軍、第三十五軍、第六十一軍等部。郝將軍夜以繼日地奔波在最前沿,視察陣地,部署兵力,指導搶修工事,鼓勵官兵奮勇作戰。10月11日,著名的忻口保衛戰打響了,指揮進攻忻口的日軍指揮官是第五師團長板垣征四郎,他集中日軍全部精銳,以飛機、大炮、坦克等精良武器裝備,組成「立體戰爭」的密集火力網,瘋狂向我忻口陣地猛攻。當時,首當其衝的是佈防於中央地區的第九軍。郝夢齡親臨第一線指揮作戰。在敵人飛機、大炮轟炸時,他指揮部隊躲入掩蔽部,待炮火一停,馬上出擊,用步兵武器狠狠打擊日軍。雙方多次展開白刃肉搏,近距離互擲手榴彈。戰況至為慘烈。

10月15日夜,總司令衛立煌增派七個旅交郝夢齡軍長指揮,由正面襲擊,左右兩側同時出擊策應,以期夾擊敵人。16日凌晨,我反攻大軍分數路扑向日軍陣地,槍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擔任反攻指揮任務的郝夢齡和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騏將軍親自到前線督戰,連克敵人幾個山頭,到了早晨5點,天已微明。郝夢齡恐怕天明後我軍陣地受敵炮火威脅,不能鞏固,不如乘勝追擊,迅速殲滅殘敵,於是揮兵奮進,敵軍混亂,以機槍、手榴彈掩護後退。這時,郝、劉二將軍已快到散兵線之前,距離敵人只有200米。在通過一段隘路時,郝夢齡被敵人的機槍子彈打中,倒下後仍力呼所部殺敵報國,而後壯烈犧牲。同他在一起的劉家騏也為國捐軀。

来源:360doc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