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金融惰性或毀掉中國經濟

 2013-12-27 08:3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12月27日訊】在金融業中,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還沒有顯現出來,制度惰性隱患正在逐漸積累。

金融是現代國家經濟的血液,為一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在近幾年的統計中,中國最賺錢的四十個企業中,其中半數為金融企業。金融企業成為中國最賺錢的企業,說明中國的經濟結構處於一種很不合理的狀況。除了嫌貧愛富之外,銀行的稅費項目有850多項。

幾乎所有的金融企業都是在舉著屠刀宰殺中國的儲戶。因此,近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強調,「金融業主是為實體經濟服務,不要搞自我發財之類的東西。」

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在經濟社會中影響廣泛、作用深遠。談及金融,人們很容易將其與實體經濟割裂視之,將其天然地歸結為虛擬經濟的行列,實則不然。

縱觀金融體系的演進,其發展歷程就是改進和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過程。可以說,金融體系發展的根本動力就是服務實體經濟。

諾貝爾獎得主盧卡斯曾說過,「金融的發展是跟隨實體經濟需求的引導,當實體經濟有需求時,金融就自然而然發展起來」。

從信貸市場到證券市場,從原生品到金融衍生品,金融每一步創新的背後都是實體經濟需求的支持,也只有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金融創新才具有生命力。

換言之,實體經濟是金融業存在的依托和利潤源泉,金融業利潤的最終來源是實體經濟,其本質是對實體經濟剩餘價值的分割。金融的根本意義是為實體經濟配置資源,在識別風險與機會的過程中,促進實體經濟的更好發展。

世界上多次經濟危機,特別是最近的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從根本上看是實體經濟出問題了。目前,世界的實體經濟,包括中國的實體經濟,都面臨嚴峻挑戰。

目前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後期,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仍然是我國經濟的主體,重點發展實體經濟符合中國產業發展階段的客觀要求。

近年來,眾多發達國家,提出「回歸實體經濟」的口號,並採取了很多措施。但到目前為止,全球實體經濟整體發展依然不景氣。

回歸實體經濟,首先要加快金融市場改革。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勝利閉幕,未來幾年中國很可能進入新一輪改革的高潮,這樣的時刻銀行業如何服務於實體經濟,和實體經濟共同發展,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加快自己的轉型,是每一位銀行家都面臨的重要課題。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的是,儘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口號喊了若干年,政策措施也出臺了一籮筐,而金融業自己仍然「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只顧埋頭賺取自己的利息差,「惰性十足」。

所謂金融惰性是指,金融機構在經營方式上過分依賴傳統業務,而傳統業務收入和利潤又過分依賴存貸款息差的一種金融現象。

目前,傳統業務仍是中國商業銀行的主導業務,而傳統業務中95%以上的利潤則來自存貸款息差。四大國有銀行中,除中國銀行外,另外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的息差收入均達到了總收入的90%以上,其他股份制銀行的這一比例大致也都在70%以上。

利差收入為主營業務收入實際是一種非常尷尬的經營局面,也是金融惰性的集中體現。

在這種惰性思維和模式下,金融不斷「異化」:原本是從金融業到製造業的信貸業務,在通過一系列「加槓桿」的金融運作後,變味為從金融業到金融業的資金業務;發展觀的偏差,造成了許多金融機構不切實際的盲目擴張;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變成了「錢生錢」的虛擬遊戲;在銀行體系到處蔓延的「錢荒」表象之下,是實體經濟不斷失血的恐慌。

金融是國家經濟的血液,金融的健康穩定事關中國的現代化大業和國家的和諧穩定。只有金融業健康發展,中國經濟才能健康發展。展望未來十年,經濟結構轉型是主線,而改革開放則是轉型的推動力。其中,金融業作為配置資源的工具,則是改革開放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抓手。

過去的十年,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十年,中國GDP規模一躍位居全球第二。但與此同時,在金融業中,一些潛在的金融風險還沒有顯現出來,制度惰性隱患正在逐漸積累。

中國央行在其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3)》中也頻頻強調,「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如何克服金融體制惰性?一直以來,利率、匯率市場化這兩項改革,被視為金融改革諸多任務中最艱鉅、最具基礎性意義的改革。

當前金融領域出現的一些扭曲,資源配置效率過低,追根溯源,主要問題就是利率、匯率市場化步伐跟上經濟的轉型發展。

以利率為例,儘管這些年有進展,但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的管制並未消除,由此造成了一系列問題:銀行享受利率管制的制度性紅利,利潤規模龐大;存款利率趕不上物價漲幅,存款貶值,催長了銀行理財產品、銀信合作產品等「影子銀行」業務;受管制的貸款利率無法抑制投資衝動,降低了資源配置效率等等。

雙軌制的利率機制嚴重制約信貸資金的有效分配,管制利率條件下所形成的真實負利率則嚴重影響居民個人的儲蓄投資收益,同時亦扭曲企業、銀行和金融機構的真實盈利能力和經營水平。

考慮到中國利率傳導機制還不甚通暢,目前應穩步、持續推進存貸款利率的市場化進程,重點應是存款利率市場化。保持宏觀經濟均衡,使市場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對於防範金融危機,維護國家經濟穩定和安全至關重要。

因此,中國政府應審時度勢,適時、適度地將存貸息差逐步縮小到國際水平或接近國際水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