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強拆像「殺人滅口」?

【看中國2013年11月24日訊】一本好經,可惜被歪嘴和尚念歪了。海口市便民疏導點,本來是一樁扶貧的惠民政策,但最後卻被一家公司壟斷,攤點成了門店,每戶都交了幾萬元甚至10多萬元的進場費,每個月還要交幾千元的租金。最後謎底揭曉,敢情城管局長的親戚就是這家公司的股東。如今,城管局長調離,便民疏導點的故事卻沒有終止,這不,被媒體聚焦的海大北門外的便民疏導點又有故事了。

有媒體報導,海口海大北門西側便民疏導點,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一直爭議不斷。據經營戶反映稱,他們已經收到美蘭城管部門發出的通告,要求11月25日前自行搬離物品,美蘭城管局將於11月28日對該疏導點實施強制拆除。

海大北門外的便民疏導點,是城管批復建起來的。因為擾民,周邊居民開始是投訴,後來是起訴,城管則從剛開始的審批部門,變成了違法行政的被告。既然法院已經受理,行政裁決就得讓位於司法判決。如今,「法院的判決還沒結果,拆遷通知就發來了」。人們納悶,城管作為被告,匆匆忙忙發出這份強拆通知,怎麼看都有點像毀滅證據耍無賴的嫌疑吧? 

城管當被告,是因為被原告抓住了把柄:因為根據相關規定,疏導點的設置申請應當由街道辦向區城管提出,個人和企業不得自行申報疏導點。而海大北門的疏導點恰恰就是越過了街道辦,由企業提出,城管居然就批復同意「增加40個攤位」。如今,法院還沒判決,城管就要執法了。一旦強拆,證據就不存在,城管就可以避免敗訴之後面臨的尷尬嗎?

耐人尋味的是,原告的主張是撤銷城管違法批復的海大北門的便民疏導點,城管強拆的就是這一便民疏導點,應該說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不過,城管批復在前,強拆在後,似乎是自己在糾錯,可明眼人都能看出,違法批復有利益驅使,匆忙強拆也是不想賠償。疏導點每戶都交了大筆的進場費,如今一拆了之,這筆費用不是就可以不退不賠了麼?

海口設立便民疏導點,其初衷不僅是想規範馬路市場,而且是給貧困群體提供一條生路。可惜,便民疏導點在實施過程中,卻被一家公司壟斷,而且攤點店舖化,昂貴的進場費,不菲的租金,讓扶持貧困群體的政策,悄然演變成了向貧困群體搜刮的由頭。如今事發,當事人毫髮無損,貧困群體的利益繼續受損,在所謂的「依法行政」背後,到底想隱藏什麼?

海大北門外的便民疏導點,遲早是要拆的,但解剖這家疏導點的前世今生,深挖其臺前幕後的種種異常現象,從制度上防範今後再發生類似事件,問責歪嘴和尚的,比如此殺人滅口式的匆忙強拆要好得多。如果說違法審批是城管犯的第一個錯誤,我們希望城管不要為了掩蓋第一個錯誤,不惜製造一個新的錯誤。困難群體傷不起,群眾路線教育要落實,奉勸城管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本文留言

作者矢弓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