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還能當多久地方債的大救星

【看中國2013年08月07日訊】每到地方債務危機到了緊急關頭,房地產總是成為最後的救星。最近多地房市出現了火燒連營的局面,其背後一個重要動因就是解救債務重重仍要舉債「發展」的地方政府。此前,四月份地方債風暴一浪高過一浪,隨著調控銷聲匿跡,房價一番暴漲,這種債務危機似乎又被化解了。然而,龐大的舊債利息支出不斷增加,新債也在增加,地產還能充當地方債務救主多久呢?

有數據顯示,按照政府近三年公開的債務保守估算,目前廣東省債務超過8000億元。這麼大的債務,拿什麼還錢呢,秘密早就公開化,賣地。2013年上半年,廣東全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完成1175.49億元,同比增長85.21%。即使如此,廣東省各地市還正加緊整備土地資源出讓土地,多個新城快速問世,也均是以政府名義開發,才得以加速徵收土地。如果這樣造新城也算城鎮化,付出的代價會非常大。

很多人將底特律破產看成單一產業依賴的失敗,單一產業固然是底特律破產的重要根源,但是,不可否認,底特律破產更多的是地方債務不斷膨脹。城市之所以產生規模效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城市能夠提供大量的公共服務和有保障的制度,一旦城市債務增加無以增加公共福利,大量的城市居民可能就會撤走,原本居住在城市中的中產階層開著汽車選擇到城市的近郊或遠郊居住,從而出現住宅郊區化和城市空心化的現象。稅收減少福利支出減少,社會治安惡化,再導致公司和個人逃離底特律,從而造成更少的稅收,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底特律衰敗,為我們大力推進城鎮化提供最鮮活的教訓材料。

對於地方賣地還債的指責,地方大員們也有苦衷,「2013年崇禮中國城市發展夏季論壇」上,與會嘉賓貴州省龍裡縣縣長羅俊指出:「我們龍裡雖然小,但它是以工業為主體的縣域經濟,增值稅的85%全部上交了,只有10%,你說我不去賣地我幹嘛,這種就會帶來兩種跡象,第一種,你有賣地的可能賣地。現在房地產市場不行了,不准賣地了,我可能就不干實體經濟了,那就干多少算多少,最好不當這縣長。」基層官員賣地確實有各種各樣的苦衷,問題在於,這種賣地,並非所有的城市都有市場,就算賣掉土地,各地可能也會出現很多鬼城。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看鬼城,在未來看可能就是新市中心。這種可能性是有的,但問題是,為什麼非要建造那麼多超前的建築呢?

圍繞土地利益爭奪也是越來越激烈,這些年來強拆房屋和強征土地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可謂數不勝數。在歐洲有句古語說居民的茅屋「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而我們在大發展的時代,有多少房屋被黑夜拆掉,多少土地被強行圈走賣掉呢?幾乎所有的地方官員都想藉助土地塑造政績,甚至有些官吏藉機斂財,這樣生出的超級債務,可能是我們經濟最大的炸彈,雖然暫時可以靠房地產市場一時獲救,但是,這樣的債務定時炸彈並沒有被拆掉,只是被一再延後。

為了摸清楚地方到底欠了多錢,7月27日,國務院下發特急明電,要對全國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經過幾天電視電話培訓,從審計署到地方審計官員總動員,暫停手頭所有項目,投入到這場聲勢浩大的地方債審計戰役之中。可見,這次中央對於地方債非常重視。事實上,早在2011年初,審計署曾對全國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進行過審計。截至2010年底,除了54個縣級政府沒有政府性債務以外,三級地方政府的債務餘額為10.7萬億元。而據審計署今年3月披露的數據,目前全國地方債總額約為15萬億∼18萬億元,這意味著地方債務在2010∼2012年間猛增了40%∼68%。然而,有很多專家認為,地方債雖然很多,但都是良性的。問題在於,這種所謂的良性是在繁榮期估值的,特別是靠賣地和從房地產稅費中獲得的,這種模式的風險已經鬧得全球皆知。

雖然我們無法具體預知這種靠賣地模式繁榮的地方經濟如何終結,但是,這種土地市場泡沫已經成為中國製造的巨大阻力,也綁架並生成了房貸泡沫,這種連帶效應出現,一張多米骨牌倒下,將會累計整個經濟體系。我們應當切實關注這種風險,而不是將這種風險繼續後移,直到無路可走。

本文留言

作者朱大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