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粽不吃重 輕盈過端午(圖)

大家都知道粽子有高熱量、高油脂、低纖維的問題,但走進掛滿粽子的傳統市場,卻看不出各種粽子熱量有何分別。國民健康局提出「吃好粽五撇步」,也整理了27款健康改良粽。

國健局分析,市售蛋黃粽的熱量大多飆破6百大卡,紫米豆沙粽和客家粿粽熱量也直逼6百大卡。消耗一顆粽子的熱量,要爬兩趟101大樓、騎3個多小時腳踏車、慢跑1個多小時才能消耗,每天吃2顆又不運動,一週後增肥超過1公斤。

國健局社區健康組組長陳延芳表示,各式市售粽子因食材、大小及烹調方式不同,熱量差異大,民眾選購時可從這三方面多加留意。例如北部粽的糯米需先拌炒,油脂量較高,南部粽或湖州粽米則是直接水煮,油量較低,但用米量較多。內餡含有肥肉、咸蛋黃的熱量都偏高,其他如香菇絲、蝦皮、蘿蔔乾、油蔥酥,大多事先經過烹調或醃漬,熱量和鈉含量也不低。

不少人認為吃甜粽、鹼粽、小型的甜品粽就比較不會胖;國健局營養師黃莉婷表示,豆沙本身常添加豬油,是一種高脂的餡料,而鹼粽熱量雖僅2百大卡,但一般人食用時習慣淋上果糖或蜂蜜,附加的糖份和熱量也不容小覷。

至於許多咖啡店或大飯店推出的精品小粽子,黃莉婷分析,雖然熱量看起來不高,但只是因體積較小,其實「熱量密度」並未較低。黃莉婷說,這種粽子常因為「小」而被當成「點心」,反而變成正餐外多攝取的熱量,讓人不知不覺變胖。

國健局提出「吃好粽五撇步」,建議依熱量選購、將粽子代替正餐、搭配蔬果、選擇五穀粽或高纖低脂餡料、盡量減少沾醬。慢性病友度過端午時,要注意避開高膽固醇和高糖食材,也要細嚼慢咽不過量,以免糯米引發脹氣腹痛。

本文留言

作者邱宜君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