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詩詞中,描寫兒童的字句俯拾皆是,每每讀來,總讓人忍俊不禁。可見人們對無憂無慮、輕鬆愜意的童年時光的嚮往之情,從古至今都是相同的。
南宋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以寫愛國詩詞最為專長,但他那首著名的《清平樂·村居》,卻屬於農村田園風格,其中描寫兒童的詞句,廖廖數字,童真便躍然紙上:「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大兒和二兒,都在忙活著,小兒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剛採下的蓮蓬。讀罷這句,一個頑皮淘氣的孩童,就會浮現腦中。
童趣詩寫得最為著名的,當屬南宋詩人楊萬里了。他多以兒童日常生活的瞬間為切入點,描繪出一幅幅浸潤著童趣美的畫面。「籬落疏疏一徑深,枝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這首詩,真是一幅活潑明朗、意趣天然的水墨畫。「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午睡之後,窗前的孩子們在柳樹下嘻鬧玩樂,讓生活多了一份樂趣和生機。「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瓈碎地聲。」冬天,調皮的頑童將一塊冰穿上彩線,當鑼敲打,聲音清越嘹亮,於是頑童越發用力,忽然冰塊被敲碎,散落在地。這份稚氣的樂趣和余景的玩味,讓我們忘記了背景中冬季的嚴寒和冰冷。
劉克莊的詩作《鳥石山》,也是描寫兒童的:「兒童逃學頻來此,一一重尋盡有蹤。因漉戲魚群下水,緣敲響石斗登峰。」孩子們的狂勁兒、野勁兒、瘋勁兒,在這首詩裡得到淋漓致盡的表現。詩人範成大在組詩《田園雜興》中寫道:「雨後山家起較遲,天窗曉色半熹微。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詩人把兒童嚮往明媚春光的歡躍情態寫得活靈活現。
兒時,都做過偷瓜摸棗的事兒,按常理,大多數孩子都會挨大人的責罵,可是在白居易眼中,偷蓮的孩子卻是這樣的:「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全詩沒有批評和責怪,只有溫馨描繪,活潑可愛、天真無邪的小娃,趁大人不注意的時候,偷採白蓮,回來時卻不知隱藏自己蹤跡,浮萍中竟有一條道船尾閃現。這真是一幅充滿童趣的畫面。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