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胡耀邦逝世24週年之際,上海市委機關報和其他媒體刊登了周瑞金的紀念文章,讚揚胡耀邦的正直無私以及在中國改革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90年代初,周瑞金曾經以"皇甫平"的筆名主持撰寫呼籲推進改革的重要評論,產生重大影響。
對胡耀邦的紀念文章引起人們對當局改革意向的猜測。不過英國諾丁漢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張煒認為,對周瑞金的文章不能做過多解讀,這些紀念文章不過表明人們希望改革更快的願望。他說,周瑞金現在是個退休的老人,他撰文背後已經不像上世紀90年代初期背後有政治集團勢力。
在90年代初,化名皇甫平寫文章的周瑞金背後有政治集團勢力,他背後有朱鎔基和江澤民,他們尊照鄧小平的指示為改革造勢。現在周瑞金背後沒有集團勢力,也不會是按照哪個人指示寫文章。
胡耀邦主張開明的仁政,在經濟上主張在計畫經濟和公有制的基礎上進行改革。
「改革總工程師」
周瑞金同時還在香港媒體上發表文章稱胡耀邦是中國改革的「總工程師」 。此前鄧小平一直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趙紫陽作為改革開放的主要執行者,被譽為「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美國哈佛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麥克法誇爾也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實際上是趙紫陽。
紀念胡耀邦的文章也引發要求重新評價胡耀邦和趙紫陽的網路評論,甚至要求重新評價六四事件。但也有評論說,要藉此機會對改革進行反思,即不能按照市場經濟教條一味蠻幹,要回到鄧小平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初衷。
針對於胡耀邦和趙紫陽的評論,張煒說,中央早就放開對胡耀邦的評價,對胡耀邦和趙紫陽區別對待。在90年代就有紀念胡耀邦的座談會。當然在對胡耀邦的評價上,當局仍然有控制,要求統一口徑。
張煒說,這次紀念胡耀邦的文章也沒有突破上述限制,比如上世紀80年代胡耀邦同老幹部在反腐敗問題上的分歧,以及取消鄧小平提出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問題和其他一些敏感問題一直被迴避。張煒認為,這表明中國在改革開放問題上沒有實質性突破。
1989年胡耀邦逝世後引發的悼念活動成為「六四」抗議的導火線
胡、趙的區別
周瑞金文章說,胡耀邦主持中央工作期間是中共最民主、政治生活最正常、最活躍的時期之一。雖然胡耀邦和趙紫陽主政期間被稱為中共歷史上最開明的「胡趙體制」,但胡、趙兩人在政治、經濟改革方面的理念並不完全一致。
有評論說,胡耀邦主張開明的仁政,即通過發揚和繼承中共內部原有的優良傳統,改造黨的作風來造福於民,在經濟上主張在計畫經濟和公有制的基礎上進行改革。而趙紫陽則主張改革的目標是建立所謂現代政治文明,即類似西方的憲政民主、三權分立。在經濟方針上他主張改革計畫經濟,變公有為私有,走資本主義市場j經濟道路。
張煒認為,這就是中央區別對待胡耀邦和趙紫陽背後的原因。他認為胡耀邦是個提倡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並沒有在政治原則上背叛馬克思主義。胡耀邦尊重人道,反對馬克思主義中無情打擊和無產階級專政的鐵腕。
張煒指出,趙紫陽則走得更遠,特別是在六四事件期間,他反對用軍隊鎮壓群眾,這顯然背離了中共的傳統,違背了列寧主義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原則。張煒說,趙紫陽後來經過反思已經變成了民主主義鬥士。
但張煒表示,無論如何,胡、趙倆人的道德品質值得尊敬,他們在所處的時代發揮了進步的歷史作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