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真正的歷史與其說是政治史,不如說是經濟史。如果對人類歷史進行簡單歸納,大體可以分為植物時代和礦物時代。
在礦物時代之前的幾千年裡,人類始終掙紮在溫飽邊緣,有限的植物資源使戰爭和飢荒週而復始的出現,這就是所謂「馬爾薩斯陷阱」。
但礦物時代顛覆了貧窮的傳統。在短短一代人的時間內,一個前現代的貧窮中國就變成一個後現代的富裕中國,父輩們的奢侈品已經成為我們的必需品。這無疑是一場財富的革命。
僅僅30多年前,大多數中國人依然過著極其貧窮的生活。這種貧窮其實已經持續了幾千年。至少從進入農耕時代之後,人類幾乎都如此貧窮。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所謂貧窮,首先是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比如食物非常單調,僅夠勉強果腹,大多數人都營養不良。人力是主要動力來源;即使去很遠的地方,往往也只能依靠步行。
很多人沒有可以可換洗的衣服,甚至沒有鞋子和襪子。戶戶家徒四壁。因為沒有傢俱,以至於大多數人都不會坐,而是習慣蹲在地上。
植物時代也可以說是農業時代,人類幾乎所有的財富和必需品都無一例外地來自植物。食物是土地上生長的莊稼(糧食),肉食是對糧食的轉化;衣物來自棉麻織物,絲綢同樣需要桑葉餵養絲蠶;房屋傢俱來自樹木;加工食物和取暖用的燃料同樣來自秸稈樹木等植物。
可以說,與所有動物一樣,人所需要的一切都必須依賴土地上一枯一榮的植物生長。太陽光合作用的植物產出決定了可養活的人口數量。
從瓦特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之後,西方世界率先走出了植物時代,但直到200年後的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基本仍然停留在植物時代,一切物質幾乎都依賴土地上植物的生長:食物、木材、棉花、燃料……
為了保證每個人的「餬口」問題,中國所有的土地都被種上了莊稼(「以糧為綱」),實在不能耕種的土地也種上了各種可用作建材或燃料的植物。
不要說水果,就連蔬菜也奇缺,大多數人只能吃野菜或咸菜。對一個將近10億人口的中國來說,極其有限的植物生產只能使貧窮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對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玻璃、鐵器、煤炭、水泥、紙張、塑料都是珍稀之物。窯洞和茅屋是最普遍的民居方式,簡陋的木格窗只有新年才能糊上一張完整透亮的白紙。玻璃被裝上普通人家的窗戶只是近30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一面玻璃鏡子是新娘最重要的嫁妝。
在那個公雞報時的年代,很多人沒有見過衛生紙肥皂,更不用說抽水馬桶;除過太陽和月亮,幾乎沒有別的照明方式,煤油和蠟燭是難得的奢侈品。對一些人來說,或許手電筒筒算得上是唯一的電器,人力驅動的自行車和架子車可算得上是「價值連城」。
改革開放最大的變化是觀念:承認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承認中國人是人類的一部分。當中國融入全球化經濟大潮時,中國很快就走出了持續數千年的植物時代,全面進入礦物時代。這一過程僅僅用了一代人的時間:上一輩人還是以步行來移動,這一輩人就已經通過汽車和飛機來移動。
與植物時代相比,礦物時代的物質財富生產基本都擺脫了對植物的依賴,而主要來自地下礦物質;這種產出不再受到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陽光的限制,因此它幾乎是無限的。人類所擁有的財富突然之間被放大了無數倍。
礦物時代最典型的物質就是石油、煤炭和鋼鐵。30年時間,中國的石油、煤炭和鋼鐵消耗翻了數十倍,徹底改寫了中國人的生活和中國的面貌。
對當代中國人來說,食物、衣物、建築、傢俱、設備、燃料等各種生活必需品幾乎都來自礦物質,而不再是來自植物。
雖然糧食仍然來自土地上的莊稼,但化肥、灌溉和農藥使糧食的產量遠遠超出植物時代,石油驅動的農業機械使糧食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各種添加劑和化工藥物也使肉類食物更加容易生產和保存。
現代人們僅在衣和食方面保留了對植物時代的一些傳統,在住、行、器、用方面基本擺脫了對植物的依賴。
對一個當代人來說,他完全生活在一個礦石物質裡:化肥催生的糧食、鋼筋水泥的房屋、鋼鐵海綿的汽車、塑鋼傢俱、耐磨保暖的化纖衣物、方便的化石燃料……
廉價的礦物時代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物質過剩,自動化機器的普遍使用幾乎消滅了勞動與工作,人成為一種坐享其成的「消費動物」。
在全球化的「大鍋飯」中,勤勞的中國通過供養西方迅速「暴富」:西方得到了享受,中國得到了鈔票或者債券。
如果說植物時代人們只能得到大自然的利息,那麼進入礦物時代後,人們則拿到了大自然的本金。「我們不只是繼承了祖輩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兒孫的地球。」
經歷數百億年才形成的地礦資源被當代人一朝之間神奇地打開了。這就如同一個人從祖上就積攢財富,歷經無數代終於攢下一筆巨額家產,然後被這個人突然挖開了。
以前他只能靠自己的力氣養家餬口,而現在他一個下午就要把這筆「飛來的橫財」花光……因此,我們大可以想像這個人是多麼的「富裕」。
從歷史看,我們當下的富裕是如此不可思議,甚至連古代帝王都不一定能享受到我們視為平常的物質生活。
更不可思議的是,一切都發生在短短的30年間。30年前,人們最奢侈的理想還是吃上一口飽飯、穿上一件沒有補丁的衣服、有一間不漏雨的房子……30年後,人們將滿桌的飯菜倒進垃圾桶,衣櫃裡堆滿從未穿過的新衣,無人居住的新房隨處可見……
如果用數據來說,1979年,佔中國人口80%以上的農民群體人均存款不足10元,而安徽鳳陽縣每個農民平均存款只有0.5元;2009年,中國成為全球儲蓄最高的國家,人均存款超萬元,而黑領雲集的北京人均存款將近10萬。
雖然有極其可怕的通貨膨脹和貧富差距,但30年增長了1000倍,這是一個無可質疑的事實。從1979年到2009年,中國GDP增長了將近100倍,人民幣總量增加了700多倍。這種高達百倍的物質激增只能用「暴富」和「革命」來形容。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化肥、鋼材、水泥的生產國和消費國。過去20年中,中國的鋼鐵、水泥、塑料和化學纖維產量分別提高了5倍、10倍、19倍和30倍。
作為礦物時代的標誌物,中國的汽車數量在不到30年裡增長了10000倍。1978年,中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名列世界倒數第一;1985年中國汽車保有量不足2萬輛,如今汽車總數超過2億輛,中國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憑心而論,這種「暴富」和「革命」並不是政治的恩賜,而是「技術」的結果,因為我們掘開了地球。位於黃土高原不毛之地的神木堪稱這種「暴富革命」的典型標本。僅僅幾年前還是「國家級貧困縣」的神木,因為地下埋藏的「黑金」,一夜之間成為「中國首富」。
雖然比起西方國家來,中國仍然是一個「窮國」,但這中國人的暴富並不矛盾。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的中國一樣有這麼多一夜暴富的「暴發戶」和「敗家子」——野蠻、貪婪、粗鄙、無恥、惡俗、低智。
事實上,整個中國社會都瀰漫著一種「小人乍富」的瘋狂與迷茫,如同一個突然中了頭彩的窮光蛋,一時之間手足無措忘乎所以。
在慾望和金錢面前,人的想像力總顯得如此貧乏。雖然我們所擁有的物質財富是30年前父輩們的幾十倍上百倍,但我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並沒有提高太多。
良田萬頃,日食三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人的需求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求卻永無止境。
大量生產帶來的豐裕與過剩已經成為礦物時代的基本狀態,一方麵人們從滿足需要走向滿足慾望,炫耀和囤積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另一方面,產能過剩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和失業危機。
財富在放大富人榮譽感的同時,也加深了窮人的罪惡感,從而破壞人與人之間的認同與信任,導致整個社會的幸福感缺乏。
在活著的問題解決之後,活法就成為最大的難題。你幸福嗎?你缺什麼?這是當下最流行的「慰問」。在「拆哪」面前,人類延續數千年的物質傳承習慣已經崩潰,一次性成為礦物時代最典型的生活方式。人是一種健忘的動物。面對歷史豐厚的饋贈,我們只是此時此刻的即時存在。
在一個浮躁淺薄的暴富時代,我們不僅失去了關於歷史的自省與謙卑,也失去了關於未來的擔當與想像。
正如歷史學家托馬斯•卡萊爾的盛世危言:「我們擁有的財富史無前例,我們從中所得之少也史無前例。……人們正在過剩的豐裕中死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