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一度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速出現反彈,但是關於這些數據可信度的懷疑仍然存在。
《華爾街日報》「中國實時報」欄目的一名實習生試圖挖出一條通向國家統計局密室的隧道,我們認為真正的數據藏在裡面。不過他只有一根一次性筷子,所以他可能要花些時間了。
與此同時,為了弄清楚中國經濟的真正狀況,我們已經收集了一系列替代數據。看看這些圖表吧,這比用一根細木頭撬開水泥地面要容易多了。
中國官方的GDP數據顯示,過去兩年經濟增速只是適度放緩,並且與中國政府的預期相符。2012年7.8%的經濟增速只是稍低於2010年的10.4%,並且超過了政府7.5%的目標。但是真實情況可能遠沒有官方數據顯示的那樣美好。
渣打銀行(StandardChartered)的中國經濟學家王志浩(StephenGreen)說,官方的數據低估了通脹水平,並因此高估了真實的經濟增長。王志浩用衡量服務業通貨膨脹的另一種指標計算得出,中國2012年的GDP增速為5.5%,這意味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進入硬著陸的範疇。
中國的零售數據同樣無法準確地反映出真正的家庭支出水平,該數據一直高於計算GDP數據時用於衡量家庭消費的指標,後者更為精確。
其他家庭消費指標顯示收銀機響得沒那麼快。在截至2012年11月的季度內,耐克(Nike)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12%。運營肯德基快餐連鎖店(KFC)的百勝餐飲(Yum!Brands)2012年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下降6%。麥當勞(McDonalds)從2012年10月至今年1月的銷售額也呈下降。這些都與顯示第四季度零售總額增長14.5%的官方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然單個公司的業績可能會因為特殊的原因而受影響。比如百勝的銷售額就受到了食品安全醜聞的打擊。
反映零售業活動的更寬泛指標沒有公司財報那樣糟糕,但也不像官方零售總額數據那樣驚人。
2012年12月的尼爾森(Nielsen)快消品銷售指數同比增長9%。獨立調查報告中國經濟黃皮書(ChinaBeigeBook)則顯示,第四季度61%的被調查零售企業實現了銷售收入的增長,高於第三季度58%的比例,但仍然低於上半年水平。
購買乘用車的支出是家庭開支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中國去年的乘用車銷售情況也不理想。中國汽車工業協會(ChinaAssociationofAutomobileManufacturers)的數據顯示,12月銷量僅同比增長7%。由於還有車企強迫經銷商囤貨這一因素,賣給終端用戶的數量可能更低。
就業指標則較顯樂觀。匯豐(HSBC)PMI中的就業指數在12月回到50以上,1月份繼續保持,這說明企業招聘數量有所提高。百勝報告稱第四季度員工的工資同比上漲10%。這兩個數字都跟官方數據保持了同一趨勢,說明勞動力市場緊俏、工資在上漲。這應當會對2013年的消費增長起到支撐作用。數據還說明中國經濟可以在失業率不是特別高的情況下承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
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及時、準確、詳細,所以貿易數據一直是中國經濟指標中的亮點。可惜這種聲譽在過去兩個月受到傷害,人們抱怨出口數據可能被誇大了,誇大幅度還不小。
官方數據顯示出口在進入2013年之際呈復甦之勢,去年12月的同比增速為14%。但內地出口香港數據與香港從內地進口數據之間呈現越來越大的差異,這說明其中可能存在虛報。蘇格蘭皇家銀行(RBS)中國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Kuijs)說,出口增長幅度最高可能被誇大了4個百分點。
出口前景似乎也不太樂觀。1月份匯豐PMI中的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5,只是略高於榮枯分界線。貿易信息公司環球資源(GlobalSources)2012年11月份的調查顯示,51%的受訪者預計2013年的出口將會增長,而2012年上半年進行調查時有93%的受訪者預計2013年出口將會增長。
中國官方數據飽受非議。過去幾年,國家統計局採取大力措施改進關鍵數據點的收集和上報。它最近還將官方PMI的調查樣本擴大到3,000多家企業,遠遠多於匯豐PMI約400家公司的樣本。
仍然存在的問題更多地是出於技術原因,或是與迅速變化的中國經濟保持同步的難度,而不是蓄意誤導。那些非官方指標也有自己的問題,其代表性常常趕不上它們希望取代的官方數據。
雖然如此,有兩點似乎值得注意:首先,很多替代性數據顯示出的趨勢跟官方數據大體一致,2012年增長速度放緩,年底時增速有所反彈。第二,實際放緩程度可能比官方數據所顯示的要大,反彈力度可能要弱。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