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古琴得到了魏晉名士們的青睞。從「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賢」,再到兩晉的大批名士,或琴書自娛,或琴酒消憂,以琴交友蔚然成風。琴在名士們的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地位,影響和體現著他們的精神世界,成為「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的象徵。魏晉六朝是古琴的定型期,也是歷史上古琴藝術的興盛時期。魏晉名士對古琴藝術的推崇,則是古琴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魏晉名士
孔子曾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是說如果個人的理想不能實現,就要歸隱於大自然。魏晉時期特殊的政治氣候,使隱逸的風尚大行其道,文人歸隱山水,崇尚清談的老莊思想盛行,左右著當時的音樂潮流,對後世文人的影響也十分深遠。「竹林七賢」生活在動盪多事之秋,為求自保,隱逸是一種躲避現實的有效方法。嵇康、阮籍二人,即是這一時期較有代表性的人物。
阮籍一家三代都喜好音樂,父親阮瑀是文壇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於彈琴、賦詩。侄兒阮咸,《晉書》中評價他「妙解音律,善彈琵琶」。魏晉士人與酒有特殊的關係,在司馬氏極端黑暗恐怖的政治環境中,酣飲沉醉是一種忘卻現實、保全自己的合適的方式。相傳琴曲《酒狂》即是阮籍所作。《神奇秘譜》(1425)的所謂解題云:「藉嘆道之不行,與時不合,故忘世慮於形骸之外,托興於酗酒,以樂終身之志,其趣也若是。豈真嗜於酒耶?有道存焉!妙在於其中,故不為俗子道,達者得之。」以酒醉佯狂表示對統治者的批判和不合作,通過描繪酒醉後步伐踉蹌的神態,以泄發內心積鬱的不平之氣,音樂內在含蓄,寓意深刻。
嵇康彈奏《廣陵散》
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以反傳統的思辨方式闡述其崇尚自然、注重情感體驗、重視音樂藝術審美特殊規律的為其音樂美學觀。《琴賦》則是這一思想的藝術再現與深化。《琴賦》是一篇讚美古琴藝術的辭賦,生動地描述了琴曲藝術的多種表現,對琴的起源、製作材料、演奏、音響等進行了全面描述。嵇康非常喜愛彈奏《廣陵散》,臨刑前索琴彈奏此曲,並慨然長嘆:「《廣陵散》於今絕矣」,表現出嵇康的性格思想與這首音調激昂、氣勢磅礡的琴曲風格及其思想感情相吻合之處。千百年來《廣陵散》與嵇康的名字始終聯繫在一起。
琴、酒、藥、詩、文組成了魏晉士人完整的人格,人們稱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人的覺醒」時代。真正意義的人的自我意識的尋覓,應該說始於魏晉。而此時的哲學精神與古琴音樂所體現的緊密聯繫,在中國古代史上獨樹一幟。魏晉琴樂思想體現的是名士們追求藝術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使人生達到藝術化的境界。而這種藝術是自然的,是人本性的流露。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