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買房是擔憂通脹

中國樓市,剛性需求是一個最常被提及的名詞。在樓市火爆的時候,開發商經常拿剛性需求說事,剛性需求這麼大,再不買就沒了。樓市低迷的時候,照樣也拿剛性需求說事,任志強在第三屆地產金融創新峰會上說,按購房需求計算,2015年及之後這段時間都是高峰。他是以此後三年有多少適齡青年結婚來計算,這種婚房需求顯然是最真實的剛性需求。

然而,現在真正的剛性需求也開始悄然變味。據《中國證券報》11月23日報導,「在北京的年輕人中,這些‘剛需’人群將首套房賦予一定的投資品屬性,以一定程度上對沖未來的房價上漲。一些資金實力不足的購房者選擇合夥買房,計畫在將來出手時按照出資比例分享房屋增值的收益。」

有錢人買多套房子,是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而當年輕人首套房也賦予投資品屬性的時候,就不難反映民眾對房價上漲的極度擔憂和通脹陰影下對貨幣貶值的焦慮。這一切都源於中國貨幣的大量投放。據央行數據,2012年10月末,我國的廣義貨幣(M2)餘額93.64萬億元,而在2008年年末,該數據還不過47.52萬億元。巨量的人民幣投放難免引發通貨膨脹,引發房價上漲的擔憂。如今,連首次置業的年輕人也加入投資房產的大軍。

如果最真實的剛需也變成投資,這無疑給人一種全民炒房的感覺。炒房與買房自住是不同的,買房自住關注的是現在的房價,炒房更關注的是房價是否繼續上漲,只要房價有上漲的勢頭,便會有跟風盤進入,只要會漲就行,「分享房屋增值的收益」是最重要的目的。而首次置業者的介入最終會對房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合夥買房也製造出另類的買盤。炒房的最終結果就是樓市越炒越高,跟股市一樣,最後的一批買盤將被套牢,樓市的行情在狂歡中結束。這對於樓市和買房人都是不利的。

要想化解公眾對於通脹的擔憂,讓住房多一些居住屬性,少一些投資屬性,顯然不是依靠限購、限售、限價這樣的行政干預。泡沫的積累依靠的是巨額貨幣支撐,泡沫想吹得更大必須有更多的貨幣,真正有效之舉乃是控制好央行貨幣超發的水龍頭。當貨幣不再凶猛,房價自然就回歸理性,炒房大軍還能興風作浪嗎?而一邊調控一邊投放巨額貨幣,一則調控誠意讓人懷疑,二則調出更多的炒房大軍,那只能造就房價邊調邊漲的怪胎。如果連首次置業也變成了投資置業,將來的泡沫會有多大,那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留言

作者陳王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