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徵稅,能量巨大危險更大

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的「錢袋子」開始變緊。與此同時,「過頭稅」(過度徵收稅收)的現象卻又出現,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加大企業徵稅力度,加大執法罰款力度,甚至,「亂收費」、「重複收費」等亂象重新抬頭。

最近,國稅總局和財政部頻繁表態:堅決不收「過頭稅」。頻繁表態正說明,「過頭稅」不是新鮮事物,它也是頻繁出現,且有氾濫趨勢。推行依法行政這麼多年,稅收法定已成共識,稅費改革也有較好成果,但稅費問題究竟多大程度上真正進入了法律框架來解決?遏制「過頭稅」,為什麼還在頻繁表態?

新聞的一個細節值得玩味。杭州紡織服裝信息商務中心的經營者透露:「財政局的一位領導來收‘過頭稅’時,對我說‘兄弟幫忙’」。以「幫忙」相稱,以「兄弟」關係相討,徵稅如同化緣,以個體行為展開,同時隱藏著要挾意味,地方徵稅手段之靈活、隨意甚至霸道,可見一斑。這是地方徵稅靈活的生動寫照,也是政府與企業關係、權力與市場關係的真實寫照。

除了過度徵稅,更有過度的「非稅收入」。以溫州為例,當地市民明顯感覺交通罰款多得「離譜」,「停在規定範圍內的車子,哪怕輪子擦著邊伸出一點點就被罰了幾百塊。」這就是說,收還是不收,收多少,地方政府大可以選擇性操作,選擇考慮因素就在於地方錢袋子有沒有吃緊,決定因素則在於地方政府徵收稅費的自由裁量空間足夠大。

「過頭稅」的板子也許不能全部打在地方政府身上,它有一套系統運作。現在國家強調穩增長,穩增長的理念層層下達,又似乎被片面理解成財政穩增收。增收怎樣保持才算適度?我們的政府預算很難說是參照經濟形勢,它根據往年基數而設定增收指標,這是剛性的。人們說稅收是經濟的晴雨表,如此剛性的財政如何反映經濟?

除此之外,還有政府層級之間的施壓與自我施壓,有各地政府平均財政增收率提供的參照系與潛在激勵。確保完成財政任務,就此成為不斷加碼的壓力測試,成為不甘落後的收入競賽。在經濟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稅費也許不會暴露太多的問題,一旦經濟增速放緩,「過頭稅」的問題就出來了。

一面是稅費徵收呈現巨大的彈性,一面是財政穩增收呈現巨大的剛性。講傷害,權力部門可能非法地來,也可能合法地來。評判權力行為,無非就是這兩個維度,權力可以打通這兩個維度,顯示權力可以靈活到何種程度,能量可以大到何種程度。溫家寶總理講,「一個國家的財政史是驚心動魄的」,某種程度上,說的正是稅收。在驚心動魄的問題上,在經濟形勢趨緊的時刻,政府都能這樣有辦法、有「作為」,更顯問題之嚴重。

「過頭稅」豈止是透支稅費,它更是透支基於權力合法性所累積的公信。須知,透支終會有一個臨界點,權力造成的影響,終會為權力自身所承擔。

「過頭稅」的問題絕不可能僅靠主管部門的表態來解決。政府權力缺乏約束而向市場乃至其他領域深度挺進,這是根本性問題。「過頭稅」是這個根本性問題的具體體現,也是重複體現,類似的問題還有不少,如果逐一表態和敦促,不求根本性制約,問題只會變換著花樣繼續出現。

本文留言

作者肖暢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